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3章 御驾亲征(4k)

第174章 173.御驾亲征(4k)

······

城破之后,杨延朗虽然有心抵抗,但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辽军骑兵涌入城内,宋军那都是成片成片的倒下,就连杨延朗要不是有身边的亲兵护着,都不一定能够冲辽人骑兵里面冲出来。

而在萧太后攻占定州之后,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也是率军攻克祁州,然后率军与萧太后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宋廷则“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戌卒会天雄军”。

在这之后,辽军又攻克了德清,然后从三个方向包围了澶州。

其实按照真正的历史来说,这个时候死守在澶州的宋军武将应该是李继隆,但是因此萧恕这只蝴蝶的原因,李继隆此刻还在中华城里操练他的部队呢。

虽然说辽军这一次的目标并不是他们,但是按照萧恕的意思,那就是这场辽宋之战中他们也会出手,所以李继隆现在每天就抓紧训练自己手底下的兵。

他当然知道自己并不被其他三个团的团长给接纳,但是正因为如此李继隆才要拼了命的操练手底下的士兵,他一定要证明自己。

然而当身处京城中的赵恒得知了这一情况之后,则是再一次的动了迁都逃跑的念头,但是这个想法刚一提出来就立马被反驳了。

因为这个时候原先驻守京城的大部分禁军都已经派了出去,而如果迁都的消息一旦传了出去恐怕会极大的影响到前线将士们的士气,所以这个时候不但不能够迁都,甚至赵恒最好能够到前线去亲征。

赵恒其实是相当的抗拒这个想法的,但是柯政又说如果迁都的话就等于是抛弃了这八十万的大军,到时候就算是迁都到了益州,辽人还是会追过了的,而到了那个时候赵恒将会连反抗的资本都没有。

但是就算是赵恒再怎么怂,他最后还是决定要冒着危险御驾亲征。

这个一方面是因为有柯政的苦谏、力谏,同时明里晓以国家大义与暗中半胁迫半坚持相结合,另一方面也有毕世安替柯政主战意图背书的功劳,毕世安早就猜出了赵恒内心的真实想法,那就是议和。

所以说毕世安提出的想法和柯政虽然过程是一样的,但是目的却是不一样。他是以战促和,于是毕世安在前期和柯政一起劝说赵恒亲临前线,在后期又反对柯政血战到底的策略,主张与辽国议和罢兵。

毕世安的这个举动不仅避免了赵恒畏战迁都的骂名,同时又达成了赵恒尽早罢兵的意图,不然如果真的按照柯政制定好的战略来跟辽军死磕到底,打一个你死我活的话,赵恒肯定不敢冒着生命陨落的危险亲临前线的。

······

虽然说辽军已经三面包围住了澶州,但是此刻也都默契的保持了没有行动的状态。

因为萧太后此番亲自率领着辽国四十万大军南侵宋国,除了想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来迫使宋国彻底的放弃武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同时掠夺宋国的财货人口用来补充辽国的不足。

反正彻底消灭掉宋国一统天下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如趁着这次机会从宋国这里多捞一点经济利益,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尽量避免再次造成人员伤亡。

虽然说萧太后和耶律隆绪都有避战的想法,但是不是所有的辽军将领和他们的想法一致,要知道只有打起仗来他们这些武将才有战功拿,才可以凭此升职加薪的。

其中一个辽朝统军叫做萧挞凛的人仗着自己勇猛,竟然只带领着数十个轻骑就在澶州城下巡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澶州已经是辽军的地盘了呢。

但是澶州城里面的宋国守军哪里能够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纷纷叫嚣着要出去给这个目中无人的家伙一个好看。

其中的一个宋军大将张环在城楼上用八牛床子弩直接射向了辽军统军萧挞凛。

萧挞凛骑在高头大马上面享受着辽军士兵的吹捧,耀武扬威的绕着澶州城走来走去,他哪里能够想到这般胆小怯战的宋军竟然敢还手。

等到他意识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一步,萧挞凛只觉得自己的脑袋上面传来一阵剧痛,然后就什么意识都没有了,直接从马背上摔倒了下去。

旁边的几个辽军轻骑看到这一幕自然也是吓到肝胆欲裂,甚至直接不管旁边跌下马去的萧挞凛的尸,直接骑着马跑回了辽军的大营。

对于这些小喽啰张环也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想法,毕竟先不说这个八牛床子弩装填起来有多少麻烦,只有让这些小兵跑回去宣传一番才能够让辽军感到害怕。

那些辽军轻骑在回到大营之后自然是立马把这个情况给告诉了萧太后。

而萧太后在得知萧挞凛战死之后,痛哭不止,甚至为之“辍朝五天”。

但是这些个逃回来的辽军轻骑也没有好下场,全部被萧太后按照逃兵处置了。

刚好这个时候赵恒也带着柯政一行人抵达了澶州。

但是赵恒就算是到了澶州南城,其实他的内心深处对于辽军仍旧是感到畏惧。

赵恒在巡视完一圈守城的将士们之后,就向此地的军士和百姓说了几句勉励人心的话来提振士气。

要知道赵恒御驾亲征的消息可是早就传遍了全国,光是此刻集中在澶州城附近的大宋军民就多达几十万人。

但是说完几句话之后赵恒就总想着起驾回京,要不是柯政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和毕世安故意在澶州城门上喝酒下棋,摆出了一副轻松惬意、胜券在握的样子减少了赵恒心里面对于辽军的恐惧。

而赵恒也是迫不得已的登上了澶州北城门楼直面辽军大营,以示督战。

“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百姓和军士们的想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官家竟然都站在前线了,那肯定就代表着此仗必胜,因为就连一个目不识丁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赵恒在北城这么走了一圈之后,感受到了军民们那种强烈气氛,心中竟然安定了一点。

但是他还是自己回到了南城住下,让柯政和毕世安留在北城全权代理他处理各项工作事宜。

说到底就算是这些军民给了赵恒再多的信心,他的内心其实还是怂的,不然也不会躲到唯一没有被辽军包围的南城了。

但是跟宋国差不多,辽国虽然这一路南下入侵宋国可以说是非常顺利,一路攻占了豚州、易州、威鲁、定州这些城池,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辽军的战线拉的非常长,粮草补给十分的困难,要不是因为这一路洗劫了不少宋军城池,说不定这些辽军早就因为没有粮草而退兵了。

不过早在辽军出兵之前,萧太后就已经做好了可战、可退两手准备。

所以萧太后在看到现在辽军的进攻略显颓势,再加上他们是孤军深入,要是打起长久的消耗战来必然不是宋国的对手,恐怕难以取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