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2章 连锁反应(4k)

第173章 172.连锁反应(4k)

······

虽然说因为人数的暴增导致萧恕手中的武器第一次出现了空缺,不过这也影响不到萧恕手中的战斗力。

在他搞到足够多的武器之前,现在所有的自动步枪全部被集中到了四个战斗团里面来,至于两个警卫局的人目前用冷兵器还能够应对,实在不行的话只需要想战斗团的人申请支援还是挺方便的。

而这并不是萧恕不想要给自己手底下的士兵每人都搞一支枪,而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老美要把枪都送给司机,反正现在黑市上面的武器价格都翻了好几番。

如果是之前的萧恕可能并不会在乎那么一点儿差价,但是现在的话萧恕可不敢放出这种豪言壮语了,要知道除了手底下的这些军队要他养之外,还有两个城市里面的数万百姓指望着他吃饭呢。

本来萧恕计划的是打下朔州城之后,可以用朔州城里面的储备粮食来应急的,但是谁知道那个耶律遂正老头不知道搞什么东西,诺大的一个城池里面竟然连一点多余的粮食都没有。

也就是说萧恕他们本来甚至都不用冒险去攻城的,只要把朔州城围上个五六天,里面的人就会因为没有粮食而跑出来的,到时候朔州城不攻自破。

但是老天并没有给萧恕再来一次的机会,因此萧恕也只能够利用两个世界的物价差别来换购到了大量的粮食。

······

“公子,你说赵恒真的会应战吗?”

一号楼中,王星就这个问题和萧恕展开了讨论,他觉得赵恒会应战是肯定的,毕竟是堂堂的一国之君,不至于连这点儿勇气都没有。

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说你有勇气就可以的,四十万辽军啊,虽然没有说四十万都是辽军精锐铁骑,但是那也不是宋军可以比拟的。

虽然说赵恒光是禁军就拥有四十三万之数,这些可都是宋朝的主力野战部队了,但是这些人究竟能不能敌得过辽军,实在是没有一点儿自信心。

虽然说在北宋刚建立时期的禁军,确实骁勇善战,为宋朝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那个时候的禁军才不到二十万人,展到现在赵恒时期的四十多万人,足足翻了一倍多,但是其实战斗力却并没有增加多少。

宋朝军队分为了禁军、厢军、乡军和番军。乡军虽然是宋朝各地的地方武装,但是并不是正规军,因为乡军的指挥权是在地方的,因此战斗力并不强。

而番军的战斗力虽然比较强,但是番军都是周边的少数民族,比如党项骑兵、吐蕃骑兵等等,也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

唯有厢军,虽然驻扎在各个地方承担警戒巡逻和后勤运输等任务,但是起码论起战斗力来比厢军和番军强上了许多,里面的精锐更是直接调入到了禁军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厢军的指挥权是直接归赵恒调动的,地方的地方官无权调动厢军。

“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不是很快就能够揭晓了吗?”

萧恕老神在在的在那里喝茶,对于这件事情的结果好像是一点儿也不在意的样子,因为对于历史还算是了解一点点的他知道,如果这一块的历史没有因为他而产生较大的变化的话,那么这场战斗还是无法避免的。

“好,公子那我换个问法,您觉得这一次的较量中,赵恒和萧太后究竟谁会占上风?”

随着辽军动作进一步的加大,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情报泄露了出来,侦察连的人已经打探到了这一次是辽国的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当作借口,亲自率领大军深入宋境。

按照自己通知赵恒的时间节点,这个时候想必大宋的大军也已经在路上了吧。

虽然说萧恕不知道这一次领军的将领会是谁,本来如果李继隆还在的话,他倒是有很大的可能性。

但是可惜现在李继隆已经成为了他手底下的一个战斗团的团长了。

至于其他三个战斗团的团长,则分别有胡瀚、陈平和陈东三人担任。

除了刚来的李继隆之外,其他三个人都是原先护卫团的老人了。

在刚开始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胡瀚三人其实内心是有一点儿不平衡的,凭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干了这么久混成的团长,这个李继隆一来就直接到了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地位了。

但是后来经过萧恕一番推心置腹的思想教育之后,三人也明白了是自己的心思狭隘了。

“谁占上风重要吗?两方交战就不会有真正的赢家,相反咱们还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萧恕这才说出了他内心底最真实的想法。他其实不在乎大宋和辽国究竟谁能赢,反正到时候他会出手!

到了那个时候一旦大宋露出了弱势,那么不仅是辽国,萧恕也说不定会忍不住狠狠的咬一大口肉下来。

······

辽军进入到了大宋的境内一路好像进入了无人之地一样,不费吹灰之力的占领了安肃、保州、望都。

辽朝名将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一路就来到了定州城下。

当前驻守定州的人是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要不是收到了后面的支援已经在路上了的消息,他都准备弃城而逃了。

但是其实凭借着定州的地理位置,除非是辽军不顾后果,不然的话也不是那么轻松就能拿下定州的,所以一时之间宋军竟然抵抗住了辽军的攻势。

不过这也是因为萧太后和耶律隆绪不想让他们手底下的精兵这样不值当的死在这样的攻城战里面。

另一边,由杨嗣和杨延朗(杨业之子,后来改名成杨延昭)率领的大宋八十万大军也已经到了前线,两军出现了短暂对峙的局面。

虽然说当初杨延朗在紧急朝会上上疏“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的意见没有被赵恒采纳,但是最后这个任务还是交到了他们杨家将的头上来。

这是因为杨嗣和杨延朗在历次抗辽战斗中屡立战功,是柯政他们倚重的将领。

······

在辽宋两军出现对峙的局面之时,辽军中就有人趁机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

萧太后本身也是一个务实的人,更何况这一路下来辽军已经已经在大宋境内洗劫到了数量可观的粮草和金银,所以说就算这个时候撤退也是不亏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