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7章 明中都

晨风送来大龙兴寺的钟声,漕船撩拨着淮水,缓缓渡向对岸。南岸堤坝上,一个乞丐正解开裤裆捉虱子,此时,他停下了活计,看着几艘渡船缓缓过河而来,船上是军兵与虎牌,黄伞,以及两乘大轿。

靠近南岸的河心洲上满是建筑,最多的是庙宇,最大的是陵城,松柏榆柳中一道明黄色的围墙隐隐可见,乃是十王四妃陵,里边埋着朱元璋的伯父朱五一全家,这家十个男人全部封王,其中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重五是朱元璋的堂兄,而朱元璋是朱重八。陵中埋的除了这四位堂兄,还有这四位堂兄的五个儿子,即朱五一的四子五孙,加上朱五一本人,这便凑够了十个王,都是追封。十王四妃,四妃指朱元璋的一个婶娘和三个堂嫂。在十王四妃陵的碑文上,朱元璋称他的大伯朱五一为伯考,“朕本犹子,厚亲之道,必推恩于崇室,此古今常制也,故展微衷,特择地改葬之”,又说,“伯考绝嗣矣”,就是这家男人在元末战乱中死绝了。这个河心洲叫粉团洲,风起之时,沙子有如粉团般飞舞,故名。粉团洲正南四十里就是祖陵,那里埋着朱元璋的父母哥嫂。十王四妃陵选的不是地方,到了后世已是踪影不存,想是已6沉于淮河河底。

十王四妃陵里有一棵硕大的槐树,树冠如山,绿叶衬托着一群白色大鸟,这便是在后世几乎灭绝的朱鹮。刘洪起不由赞了一声,他并不识得此鸟,他只知道在国初,朱元璋强迫移民时,那些山西移民聚集在山西洪洞县广济寺的大槐树下,那时,大槐树上栖息着大群仙鹤,给那些山西移民以深刻印象,于是山西各县移民的后代纷传,家在山西大槐树,其中也包括他刘洪起的先祖。

船行甚慢,船头之人看够了十王四妃陵的华表,红门,陵墙,重檐,便开始为难刘洪起。王昺道“昨日我与驸马爷问你,你可是回不去了,你说早就回不去了,此言何意?”。张国纪道“将你知道的备细说了。唉,旁人胡言乱语,叫何啻说梦,偏生你梦得真,却又不肯说,是何心肠?”。

刘洪起道“学生只是在梦里身处后世,有如庄生梦蝶,学生一入梦便化作另一个人,将此间经历全忘,待学生梦醒,却又记得梦中之事”。张国纪道“这么说,大明便是那大槐安国,你入大明,便是黄粱一梦?”。王昺不耐烦道“狡辩,一步三个谎,贼无赃硬如钢,我不听你这些庄生化蝶,你还知道后世甚情状,总之要有补于军国机要的”。刘洪起道“驸马爷,学生并非每日都入梦,便是入梦有所得,多半也与军国机要无关,无关军国机要处,学生已汇成一册《梦遗录》上达天听了”。

刘洪起说到了庄生梦蝶。庄子与此地甚是有缘,距此不远便是庄子濠梁观鱼处,在那里,庄子有另一番穷白话,惠施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回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施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亦不知鱼之乐。庄子又怎么回了一番,刘洪起也忘了。在刘洪起看来,这统是穷白话,除了让人头脑昏,没有半毛钱意义,刘洪起尊重的是墨子,因为墨子来实用的。

刘洪起偷换话题道,听闻驸马爷是高阳人。王昺闻言,淡淡应了一声。刘洪起才要开言,却又打住了,他想起了在高阳养老在家的孙承宗,几年后清军入掠,高阳城破,孙承宗死在了高阳,刘洪起本想提醒几句,却又打住了话头,就让清兵抹掉这位两代帝师,并提拔了袁崇焕的老狐狸吧。

张国纪与王昺看着树丛中的十王四妃陵,刘洪起却只对粉团洲上的几只漕船感兴趣,粉团洲上还驻着长淮卫指挥使司。顺着淮河,由凤阳向东四百里便是淮安,由淮安再向东二百里便到了大海。

凤阳城与淮河之间曾经有一片湖泊,叫方丘湖,如今早已干涸,曾经的湖底座落着一片歪歪垮垮的破房子,此时,猪娃衔了棵大葱,正在菜地里乱蹿,一个村妇正在追撵,“啊老老老,啊老老老,这是哪家的老爹爹啊”,村妇正在指桑骂槐,忽听城里一声炮响,她心中一惊,随即意识到,那是衙门放的炮,表示要净街。此时,几艘漕船上的人已经起旱,向着后右甲第门行去,一路行人稀疏,偶尔遇着一个也是蓬头垢面,衣衫破烂,分不清是平民还是乞丐。一路上,屋舍被薰得黝黑,有的已被烧掉了房顶。

凤阳城下,人马仪仗中,刘洪起眺望着后右甲第门,如同望见了天宫。眼前是凤阳西北角的城门,四道墙围出三座瓫城,每道墙上都有巍峨的门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有宫殿群的气势,天宫的意境。此门西边还有两座废弃的水门,可见当年营建中都的用心,船只可由水门直达淮河。只是如今,曾经的河道与水门早已成了平地,各门之间的夯土墙也早已不存。按照中都城二百多年前的规划,城中应该有28街,1o4坊,18座水门。

后右甲第门往东数里是另一座宫殿群似的建筑,北左甲第门,高大的门楼连着一段里许长的城墙,因为当初这段城墙包了砖,得以存留下来。北左甲第门散的不是金碧辉煌,而是烟薰火燎,飞檐斗拱已坍塌成了一堆焦炭,乃是流贼所为。凤阳有大明最壮丽的城门,却没有城墙。二百余年来凤阳之所以不筑城,是因为修筑周长五十里的城墙费用过高,既便修好,也没有这么多兵来守卫。此时,朱大典在后右甲第门前向张国纪,王昺躬身施礼,朱大典主要是为了迎接张国纪,因为王昺已来了几天了。朱大典道“蹂躏龙乡,震惊祖陵,可谓狡贼得意之秋。如此重任非学生所堪,岂敢轻言受任,学生捧旨仓皇跪读,何能为哉,乃上疏请辞,无奈皇上严旨不得再延取咎,学生由山东行来,一路百姓俱逃,触目伤心。学生亦非非常佐命之才,如今又是无刍无饷”,“朱大人何乃自谦太过,大人断非旅进旅退之辈,运筹剿抚,保全帝乡,全仗大人,朝廷识人,遣大人来帝乡,良慰,良慰!”。寒暄了不多几句,随即,王昺的大轿在前,张国纪的大轿在后,仪仗浩荡地开进城中。

城门洞内,枕头大的青砖摞在半人高的汉白玉底座上,这种底座叫须弥座,须弥座上满是雕刻,团花,云水,龙凤,雕工精湛,纤麟毕现。如果刘洪起懂行的话,可以看出雕刻得很深,三到五厘米,这大大增加了工作量,而北京在同样的地方只有光板汉白玉,上面没有雕刻,纵然有,刻得也只有一两厘米深。历史上,数百年来没人研究过明中都,直到七十年代有个历史学家被下放到凤阳,他研究明中都的断砖残瓦,得出的结论是,明中都是中国古代最华丽的建筑。因为明中都是朱元璋的面子工程,血汗工程,穷侈极丽,要比朱棣营建的北京高档,且凤阳中都是北京城的蓝本,北京城摹仿了凤阳中都,并且是凤阳中都的简化版。

一连穿过四座门洞,三座瓫城,刘洪起骑在马上,抬眼望去,前方一座山上隐隐有些金碧辉煌,那是凤凰山的主峰,叫万岁山。万岁山在皇城的东北部,北京皇城也有一座万岁山,就是景山,也叫煤山,崇祯上吊的地方,北京的万岁山没有这座万岁山高大,因为景山是人工堆积成的。大明的都城格局,分为都城,皇城,紫禁城,三道城圈子,到了清代,就把皇城给简化掉了,皇城是干嘛的,北京皇城当中有十几座太监官署,另外还有煤山,太液池这些皇家园林,再往里才是宫城,即紫禁城。如今的凤阳保存了皇城,以及皇城内的紫禁城,只是皇城内的建筑早被朱元璋拆去建龙兴寺了。

凤阳的破败反衬着皇城的威仪,刘洪起刚进城中,就看到右边一片被焚毁的粮仓,那是广储仓,是凤阳八卫以及凤阳府的官仓,此次流贼之乱,除了粮食被焚,三个月前,凤阳城南六十里的红心驿有一队人马,押解浙江送来的十万两官银,正好遇到流贼劫掠凤阳,银子全被劫去,人全部被杀。

南行不远,队列向东一拐,又行了数里便停在一处大门前,乃是凤阳府学,王昺张国纪一行被安置在这,身份是钦差,奉旨祭拜祖陵,圣旨早在几天前王昺便已宣读过了。凤阳空置的衙门甚多,在流贼之乱中多官被杀,凤阳八卫八个指挥使有七个葬身窑山,凤阳八卫有五个卫的指挥使署设在凤阳,包括留守左卫,留守中卫,凤阳右卫,凤阳中卫,怀远卫,只有长淮卫,皇陵卫,凤阳卫的指挥使署没设在城中,长淮卫指挥使署设在粉团洲,皇陵卫设在城南十余里的皇陵,而凤阳卫设在东北方向的临淮县,三个月前,只有凤阳卫指挥使没去窑山,因为他接任不久,前任因贪暴激民变被杀。

下午时分,府学客厅,张国纪与王昺并坐上,正与凤阳府学的纪善闲谈,那纪善道“太祖2o余家亲邻,皆赐朱户,以赵文达,汪文,刘英三家对太祖有恩,在陵户中最为尊贵。洪武七年六月设皇陵祠祭署,以刘英为署丞。太祖有《赐汪文,刘英敕》,曰朕本农家,家贫丧父母,身当幼冲,百无所赖,幸邻人汪氏保护之,无地可葬,幸邻人刘姓者惠此葬地,以安神灵。洪武八年五月,奉圣旨,汪赵二氏祖配享淳皇帝,四时祭享”。

在凤阳,有土户,编户两种民户,编户就是从苏州迁来的外来户,人数多但分孬地,而土户就是凤阳土着,土着多为各开国功臣的坟户,待遇要比编户好得多。仅皇陵就有三千三百户陵户,得有一万多人不纳赋,这三千多陵户,以赵家,汪家,刘家把持的祠祭署管理。

喜欢重造天下请大家收藏重造天下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