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4节

前往这的一路上,况叶也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田地里面的情况。

周围的水田已经没有的作物,稻谷已经收割完成,水田一部分放干水只余下倒收割后的稻桩,更加低矮一些的水田此时仍有蓄水。

旱田大部分种植的是两种作物,玉米和红薯。

况叶来的时间比较赶巧,队里的玉米已经收获完,如今只剩下秸秆还长在地里。

至于红薯则还没有收获,不过想来也应该快了。

今天除了把玉米秸秆清理掉,也有一部分队员要割红薯藤,为之后的挖红薯做准备。

除了这两样作物,还有些其他的作物,比如玉米地里套种的大豆。

三人分到的一块玉米地,是一块坡地,呈长条状的横亘在矮坡的半中央。

“我和康民先砍秸秆,小况你就负责搬运这些秸秆,并把它们打成捆。”

走到玉米地,简修文就给三人分工。

对此况叶没有意见,从这个分工可以看出,两人还是比较照顾第一次上工的他。

砍秸秆可比搬运打捆要辛苦许多,长时间的弯腰,以及不断前进被玉米叶割在脸上的感觉,做起来并不容易。

就这样三人开始动起来,简修文和刘康民已经下乡有一年有余,干起农活来已经有模有样,砍秸秆的速度并不慢。

至于况叶,目前勉强能跟上他们的速度。

在原本的时空,他虽然也是出生农村,但那个时候家里面基本已经不种地,父母一代基本上已经在城镇生活,只是逢年过节才会回家看看长辈。

而他除了小时候和爷奶生活过一段时间,不至于五谷不分,但农活却是没怎么接触过。

原身虽然生活在这个时代,却是出生在城市的孩子,就算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劳动课,但其实干起活来还是不怎么麻利。

再加上他这幅瘦弱的身体,哪怕是简单的搬运和打捆做起来,速度也不算快。

抱秸秆的时候,同样会被玉米叶割到,干一段时间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人也开始热起来,开始冒汗。

这时被玉米叶割到的地方,逐渐被汗液打湿,又痒又痛的感觉袭来,整个人非常的难受。

对此况叶除了趁间隙用袖子擦一下这处的皮肤,还不能停下来,前面两位知青一直在不断的前进,玉米秸秆在不断的堆积。

好在这不是什么重体力的活,他还能坚持下去。

就这样三人一直忙到临近中午,中途只稍微休息了一段时间,但这样他们负责的这块玉米地,秸秆也只清理了一半。

不过他们此时得收工了,小队长也通知忙碌的队员收工,他还专门到三人负责的这块地看了一眼。

发觉进度还算不错,看到有些狼狈花脸的况叶,心下对这名新来的知青感官好了不少。

干活慢些不要紧,只要肯干活,速度这些总会提起来的。

“走吧,先回家吃饭。”随着小队长离开,三人也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刘康民递了两根玉米杆子给况叶。

这是靠近根部的玉米杆,再砍秸秆的时候,两位知青也会看着挑选一些水分充足的,专门把它们留下来,这是不错的零嘴。

之前中途休整的时候,况叶也吃了几根,味道有些清甜,也就不客气的接下来,然后跟着两人往回走。

回程的途中,遇到不少队中的小孩,刘康民和简修文也把手中抱着的玉米杆,大部分都分给了这些小孩,自己只留下一两根。

其他清理玉米秸秆的队员也同样如此,有些留的多一点,是准备拿回家给家人甜甜嘴。

对于这样的举动,并没有人站出来说什么不合时宜的话。

从这一点能看出,队上的人情味比较重,在这个时代地里的产出,除了自留地,基本上都是公家的,真要较真这些玉米杆队员们就这样分配,是要招惹些闲话的。

有人不怀好意的话,后果还更加的严重些。

不过这里的队员基本上都是陈姓人家,基本上都上都是出自一个宗族,也就没人拿这说事。

因此他们三个知青这样做,也就没人多嘴。

虽然有两根玉米杆垫肚子,但回到住处,腹中的饥饿却还是非常的强烈。

好在早上煮饭的时候,是准备了中午的份的,只需要再弄个菜就可以开饭。

这样的天气早上煮的饭也不需要热,三人直接到小菜园中采摘了些蔬菜,十分迅速的弄好。

从回来到开饭用了不到十分钟。

吃完饭收拾一番,三人抓紧时间休息了一会儿,不久后又听到队员们喊上工的声音。

下午的太阳比较大,出门的时候,两位知青提醒况叶准备一杯水,以免到时候难受。

跟着简修文两人,况叶用空置的玻璃瓶装满了一瓶淡盐水,这是中午现烧的开水放凉些后,兑的从泡菜坛中舀出来的盐水制成的。

还是那块玉米地,三人下午的动作反而要快了些。

主要是况叶逐渐熟练起来,有时候还能帮着砍些秸秆。

在五点多的时候,这块地的秸秆被清理干净,如今打成捆的秸秆被整齐的倚在土边的斜坡上。

这些秸秆还要晾晒一段时间,才会被队员们运回去,到时候一部分用来喂牲畜,一部被分给队员们当柴火。

况叶和简修文他们,此时正坐在土边,喝着最后淡盐水,同时也等待记分员的到来。

他们也没等多久,一天的忙碌下来,简、刘两人各自有八个公分,而况叶是六个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