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10节

这几天因为身份转变的冲击,以及尽量适应周遭的环境,这件事一直没有想起来。

如今想起来了,他明天赶集的时候,也得写封信寄给况家父母。

想到这,他一时间有些纠结。他不是原主,对于况家父母自然也没有太多的感情,但他继承了原主的身份,父母亲缘自然也承载过来,该有的责任也需要担起来。

不过他和原主毕竟有些不一样,到时候写信的时候,自然也会有所差别。他虽然有着原主的全部记忆,但却模仿不了原主。

不知道倒是后信件寄过去,况家父母那边是什么反应。

这封信到底该如何写,况叶在心中盘算了许久,直到下午收工的时候,才大致有了轮廓。

还工具的时候,况叶和小队长陈繁荣请了个假,说他准备明天去赶集。

对此陈繁荣倒是十分痛快,新来的知青的情况他也清楚。

带来的行李虽然不少,但生活上的东西并不齐全,趁着这次赶集添置些才行。

晚上休息前,简修文交给了况叶一个信封,这就是他拜托其邮寄的信件。

收下信件两人闲聊了一会儿,就各自回到房间休息。

回到房间后,况叶拿出行李中的钢笔和本子,然后进入空间,他也准备把信写好。

第11章

坐在空间小院的堂屋中,况叶摊开桌上的本子,拧开钢笔的笔帽,先在本子的扉页上试了两下,书写还算顺畅。

之后他还查看了一下钢笔的墨管,原主再带着这只钢笔的时候,就把墨水吸满了,应该能够支撑他写完今天的信件。

这封信他写起来还算顺畅,毕竟今天下午已经打好了腹稿。

信件的大致内容,先是和况家父母以及其他手足问了一声好,之后就是表示他已经平安抵达了下乡的地点,接着在信件中大致描述了下乡途中的一些见闻。

关于原主发烧这件事,他考虑了下,最终还是写在信件中。不过言明他如今已经恢复,这段时间还感觉身体好了不少。

同时也大致写了一下关于九大队这里的情况,队员还算比较好相处。还介绍了一下同住的两名知青,两人对他的照顾也在信件中有所提及。

还有他如今在九大队的一些日常,言明自己虽然有些不适应,但情况也还好,正在逐步的适应,相信不久后就能够安稳下来。

信件的最后,也祝福各位家人安康。

写完信件等纸张上的墨水晾干,况叶看了一眼上面的字迹。因为他不是原主,这些字迹和以往有些不同,但差别也不算多大。

一时间况叶倒是松了口气。

他和原主的书写习惯有些不一样,但好在身体还是原主的,写字的肌肉记忆让他的字迹保留了原主的七八分形。

这点变化应该能糊弄过去。

如今他在观市,离况家父母等人离了两个行政省的距离,不需要担心他们察觉其他的不同。

至于之后再见面,那也应该过去了不少时间,到时候性情上有变化,也能说的过去。

把有信件内容的几张纸从本子上撕下来,折叠两下把其收捡好,如今他手上没有信封,只能明天在邮局寄信的时候买。

写完信后,他在堂屋继续坐了一会儿,用钢笔中剩余的墨水,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了一阵。

明天赶集的时候,他要添置些东西,提前计划一下要卖些什么,以免到时候遗漏。

确定好明天要买些什么后,他还把放在空间中的钱票找出来。把明天要用到的拿出来,特别是有关的票据。

到时候这些要用的就贴身放着,以免暴露空间的存在。

做好这一切后,况叶才准备去弄育苗床的事。

昨天晚上他翻出来的那块地,剩余的地方,不足以育辣椒、玉米、水稻三种作物,他得再翻一些地才行。

再翻了一平米左右的地,速度比昨天晚上要慢上不少,主要是受制于他有些磨伤的双手。

不过加上今天晚上翻的地,应该够三种作物育苗。

之后花了半多小时的时间,他把三种作物的苗床做好。其中辣椒的育苗床占地最大,大却是最容易弄好的。

一平米出头田地,把泥土细细的打碎,然后浇一遍透水。

之后把辣椒籽细细的洒在苗床上,然后在覆盖上一层约一厘米的细土,最后再次浇水润湿细土即可。

玉米面苗床稍微要麻烦些,但它需要的面积不大,很快就弄好。

玉米苗床的湿度要比辣椒的大,而且为了之后方便移栽,每一粒玉米种子的苗床要进行分割。

好在玉米粒只有一小把,总共也才不到六十粒,费不了多少功夫。

把苗床用竹条分割成宽约5厘米的方块,然后把一粒粒玉米按压进苗床中,然后辣椒一样覆盖上细土,不过要比辣椒稍厚一些,之后再把这些土打湿。

最后是水稻。

况叶准备用旱地育苗的方法,而且也不准备浸泡水稻种子,为其进行催芽等工作。

一是这样的活计,他虽然听了他人讲解,但操作起来有些困难。

二是空间中的这些田地都是旱田,在里面种植水稻他只打算试一试,如果实在不行的话,也就不打算在空间中种水稻。

毕竟想要把旱田改成水田,耗费精力不说,还有可能对空间造成一些未知的影响,到时候得不偿失。

水稻的育苗床他弄的比较随便,湿度和玉米的育苗床差不多,细细的谷种撒均匀,之后盖上一层比辣椒还薄的细土并润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