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4章 阶级,国家,民族等

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来类比一下的话,

团队们来之前本以为的生物制药,就是把能产生牛胰岛素的基因片段或者Rna片段移入微生物体内,让微生物产生牛胰岛素,然后再提纯;

而斋小果这种直接合成法,相当于用化学方法直接合成出牛胰岛素,而且还要更复杂!

怪不得最初组建团队的时候就不只限于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等方面的人才,也不限于化学、生物化学,甚至还有仪器设备制造方面的牛人,

实在是要用到的设备太多了,而且很多都找不到制造工厂。

当团队成员现团队中负责仪器设备方面的人,是斋小果收购的产业链中派来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时,都有点懵,

大伙儿以为斋小果为了实验室有设备用而收购了一条产业链,成本太高,

其实这条产业链不光可以生产实验室用仪器和设备,还能生产后续工业化量产生产线上的设备……

至于团队吸收成功果实的进度不多,其实也有好处,那就是保密工作可以做得更好……

要知道,生物,制药等方面,都是出国比例最高的专业,

主要是因为大夏虽然在很多方面在追赶先国家,一些领域甚至已经追上乃至于越,但生物和制药等方面却还是短板……

郑国强通过自己的人脉联系到团队中几个核心研究员时,他们中有一大半都在国外……

这也不是他们个人的问题,

想想看,辛辛苦苦读到博士,别人都能给家里赚钱了,他们的家人却还在为他们付出,支持他们继续攻读,最后毕了业却找不到哪个药厂愿意花钱雇佣他们搞研,厂家更喜欢把钱花在广告宣传上……

最后他们就只能去外面找出路……

当然,对斋小果来说这完全不是问题,在他这儿,房和车这些产能本就严重过剩的东西根本不值得当成好东西捂着,直接分配下去给需要的人就好。

除了生活、刚需以外,另一个最容易将研究型人才挤出的因素,在于无休止的开会、论文指标这些东西,

而这也不是问题,在联大,研究方面基本没人过来指手画脚,斋小果自己来实验室也是作为研究员,直接动手操作,不是来实验室打嘴炮外行指导内行的。

除了分楼、分钱、谈劳动算法这种逃不掉的刚需事宜会大伙儿一起参与决策以外,根本就没人找他们开乱七八糟的会,研究团队自己人在一起边吃饭边谈研究方面的事,就算是开小会了……

论文更是完全相反,不仅没有期刊指标,斋小果还直言不要论文……

职位方面,学校的职位给,校企那边的顾问职位也给;

荣誉、名誉方面,研究完成后,联大的文宣全大夏都有名,不会少了他们的;

钱自然也给足;

算下来,名和利都有,但就是别论文……

非要也必须先给审核部门,有点像军工部门的科研人员论文的流程,审核完现没有泄露机密就可以,

比如核技术方面的论文可以,但如何制造核弹方面的论文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