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理寺断案日常 第12节

姚征兰看着那些坛坛罐罐,出门去叫了个差役帮她搬运去大理寺。

出了米行,姚征兰回身对李逾道:“郡王,下官要回大理寺了。”

李逾道:“嗯,正好我也该回去了。那咱们就此别过。”

姚征兰心中大大松了口气,脸上也有了些笑模样,道:“郡王慢走,下官就不远送了。”

双方分道扬镳后,三槐看着姚征兰与差役的背影,对李逾道:“看他方才听闻郡王要回去时那高兴的模样,眼睛里都透出光来了。”

“旁人对我趋之若鹜,她对我却是避之不及,趣味便在这里。对了,你还没跟我说,这承恩伯府近来到底发生了何事?”李逾问。

三槐道:“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就是这姚公子忽然醒了,然后据说他妹妹因为夜以继日地照顾他,累得病倒了。”

“哥哥醒了,妹妹病了,有趣,实在是有趣。”李逾盯着姚征兰看起来有些大摇大摆的身影兴味道。

姚征兰回到大理寺,直接去找顾璟。

顾璟正在审问刚被拘来的童六,见她去而复返,也未多说,只叫她站一旁听着。

第16章

“……他们都说是我表姑伙同奸夫杀死了掌柜的,还与人私奔了。我怕受牵连,所以才跑了。”童六跪在地上,畏畏缩缩道。

“如此说来,你相信范氏能做出杀害康显与人私奔之事?”顾璟问。

“虽说范氏是我表姑我不该这么说,但是,人心隔肚皮,这谁说得准呢?我舅祖父与舅祖母都生得其貌不扬,谁也不曾想他们能生出我表姑这般貌美的女儿,还机缘巧合地嫁了京师的富商,这一下子家里的破屋就换了瓦房,在村里都用鼻孔看人了……”

“你的意思是,范氏娘家很穷?是一直都穷,还是范氏长大后才开始败落的?”姚征兰插话。

童六茫然地抬头看来,道:“我舅祖父家一直都穷,要不也不会到了二十七八才娶上媳妇,到了三十好几才生了我表姑这一个女儿。老蚌生珠,也算是给他们生着了。”

顾璟又问了童六几个问题,基本排除了此人的作案嫌疑,就放他回去了。

人走了之后,他才看向一旁的姚征兰,问:“不是叫你回去吗?怎么又回来了?”

姚征兰觉着与南阳王之间的事毕竟是自家私事,没必要与外人说道,也免得让人徒增压力。于是便道:“我想着回去闲着也是闲着,就又去了一趟米行,带了些米粮和作料回来。我还在衣柜里发现了这个。”她从怀里拿出那枚银锁,放到顾璟桌上。

“方才童六说,康氏夫妇膝下无子是因为康氏嫁过来后一直未有所出,而不是生了之后又夭折了。所以这枚孩童戴的银锁,应当不是康氏夫妇的子女的。银锁表面发黑,应是有些年头了。我怀疑,这枚银锁很可能是范氏之物。可是方才童六又说范氏娘家很穷,这枚银锁分量十足做工精致,看着,可不是家境不好的百姓能拿得出手的。”

顾璟拿起那枚银锁翻来覆去看了看,道:“你的意思是,这范氏很可能不是她父母亲生?她被掳走,会与她的身世有关?”

姚征兰道:“我只是猜测。而且方才在康氏夫妇房里的多宝阁上,新发现一个痕迹,像是最近被人拿走了一个铜爵。不知,会否是凶犯在掳人时顺手牵羊。”

“看起来,需要派人去范氏的家乡走一趟了。”顾璟说着,又看向姚征兰“你回去歇着吧。”

“顾大人,我能不回去吗?此番我为着保住哥哥的前程违逆了家里的意思,若是第一天上任就中途回家,恐怕又会被家里盘问良多。你若是嫌我在这里耽误你办案,我在外头站着也行。”姚征兰软语求道。

顾璟略一迟疑,从书案后起身,站到一旁,道:“过来写几个字给我看看。”

姚征兰忙走过去,自己铺开一张宣纸,用镇纸压平,抬头问顾璟:“写什么字?”

“案情不清,案由不明,发还重审。”

姚征兰提笔写下这十几个字。

顾璟在一旁看了一眼,问:“这是你自己的笔迹,还是模仿他人的笔迹?”

姚征兰老实答道:“这是模仿的我哥哥的笔迹。”

顾璟毫不留情道:“怪不得有形无实。”

姚征兰:“……”搁下笔起身站到一旁。

“罢了,你既执意要留下,便来替我做批注吧。”顾璟道。

姚征兰绷紧的神经一松,欣然道:“谢谢顾大人。”

有惊无险地熬过了这第一天,姚征兰回到伯府时简直身心俱疲。换下官服后,她去福寿堂探望了一下哥哥,又向祖母汇报了自己这一天的经历,只着重讲了案子之事,并未提及半字被顾璟看穿身份之事。

老太太见她有分寸,也未多说什么,看她面色不太好,便打发她回去休息了。

“小姐,你这头上的布条,怎么好像不是早上在家换的那一条啊?”寻幽细心,一看姚征兰头上的布带就知道已经换了一条。

她这一说,姚征兰脑子里顿时想起白日里那位顾大人给她擦血换药的事来。当时她注意力被案子给岔开了,此时再回想起来,不免觉着有些脸红。

话说回来,相处了一日,她还不知这位于自己有恩的顾大人到底是谁?这么年纪轻轻就做了大理寺正,想必不是惊才绝艳,便是家世显赫。

“今日在大理寺被官帽蹭破了一个小口子,流了点血,所以重新包扎了。寻幽,你说,有什么理由能让一个受了伤的人宁愿忍着也不愿去看大夫呢?”想起顾大人被她撞过之后就不曾用过的右手,姚征兰有些心不在焉地问道。

“那原因可多了去了,比如说有些穷人看不起大夫,那受了伤便只能忍着。还有些人呢,是为了偷懒,受伤了可以不用干活,不看大夫还可以好得慢些,那他们也愿意忍着。还有一种便是像小姐你这样心善的,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你扮作少爷溜出去玩,结果在外头摔了一跤把膝盖都给摔破了。你担心舅老爷舅夫人知道了要责罚我和入微看护不利,便宁愿忍着也没看大夫……”说到此处,寻幽猛的想起姚征兰被舅家退婚之事,忙住嘴自责“对不起小姐,奴婢失言了。”

姚征兰安慰她道:“你不必如此介意,我一早跟你说了,虽然婚事作废,但舅舅舅母永远都是我的舅舅舅母,他们对我和哥哥的养育关爱之恩,我这一辈子都感怀于心,永不会忘的。”

顾璟右手受伤,为免被母亲发现,故意找借口在外头用过晚饭才回家。可是刚回府还是被李婉华抓了个正着。

“璟儿,这么晚才回来,可用过晚饭了?”李婉华身为昔日皇后当今太后唯一一个存活下来的女儿,自幼便受宠,未曾受过半点生活磋磨。及至长大,在花灯节上对梁国公府丰神俊秀的嫡长子顾忱一见钟情,太后也遂了她的愿,让她得嫁如意郎君。婚后又得了顾璟这样一个人人称颂的儿子,这辈子活到现在可谓是顺风顺水万事亨通,再加上她甚懂保养极会打扮,四十出头的年纪,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若说二十七八,怕也有人会信。

“劳母亲挂怀,孩儿已用过了。”顾璟道。

“用过便好。坐下说话。”李婉华令侍女给他上了茶,双手交握微微笑着道:“璟儿,我跟你说件稀奇的事情。今日下午我在街市上偶遇一女子,腰间挂了只与你一般无二的香囊,当时一闪而过,我还以为是我看花眼了。可你这一回来,我才发现你腰间的香囊确实不见,莫不是被偷了?”

顾璟不动声色道:“母亲说笑了,谁能偷得我的贴身之物?今日我去了趟凶案现场,回大理寺后换了身衣裳,香囊大约落在办公之处忘了系上了。明日我去找找。”

“原是如此。唉,我就说嘛,这大理寺正有什么好当的,整天的与那些死人啊盗匪之类的打交道,吓都吓死了。你什么时候肯挪一挪位置啊。”李婉华见顾璟说得自然,不疑有他,转而便又抱怨起他的差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