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218节

刘医生那边,因为是军队的关系,况叶其实一直就没打算去,毕业前联络的时候,他就拒绝了,不然他要是应下,其实能过去。

李工这边他倒是有些想法,但县研究所终究能力有限。

如今他已经在铁城制药厂待了快半年,生产的相关流程也全部熟悉了,工作上也有了新的变化。

厂里的质量管理工作,在这之前其实也已经有了一些成果。

比如之前改善制药的卫生环境,厂里为此建设了洁净车间;重开了检验药品质量的检验科等相关工作。

但这些工作远远不够,卫生局、医药管理局等单位,验收了之前的成果后,要求中药厂再在质量管理工作上面更进一步。

如今况叶熟悉了生产流程,杨厂长这边就让他从车间中出来,和各个部门的人沟通,根据相关的政策,参与完善质量管理网络、质量分析制度,以及检验制度等相关工作。

第205章

在担任这些工作的同时, 况叶还兼任检验科技术员。

究其原因,主要是铁城制药厂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比较少,厂里还有一个部门,是新产品实验室。

这里聚集了厂里大部分专业人员, 这里的技术员工, 平时除了本职的工作, 也兼任这检验科的工作。

况叶这么一个专业对口的毕业生, 到厂的时候, 其实就被实验室和检验科的负责人盯上了。

本来厂里给的研发新品的任务就比较重,却还要花费时间做检验科的工作, 实验室的负责人希望把这部分工作交出一部分出去,对他们本职工作有利。

而检验科则是相当的确认,自然愿意增添人手。

况叶之前半年,在各个车间流转,除了熟悉流程, 也表现出他这个专业该有的能力。

两位负责人,对他考察一番后,确认了是能干活的人,就找到杨厂长这边要人。

原本打算直接把人拉进实验室或者检验科,但杨厂长这边却不想放人。

今年厂里就来了两个大学生, 工作能力都不错,特别是况叶这边,这半年来专业能力不仅没话说, 就是人情交往方面也没有什么缺陷。

半年来,厂里的车间负责人就没有说他不好的。

到车间的时候, 眼里有活,哪怕是一线的工作也干得不比老员工差。

如此能力, 杨厂长这边自然愿意重点培养。要是真的去了纯技术岗,技术方面的成果还说不准呢。

但两位负责人,也不想错过一个劳力,只能退一步,让况叶兼任检验科的一部分工作。

就这样,况叶一天几乎忙得飞起。

检验科的工作本身就属于质量管理的范畴,负责的工作相当的繁重。

检验科是重开的,铁城制药厂其实在十年运动之前有这个部门,但随着时局的变化,检验科的人员大部分被下放,这个部门也就废弛。

之前重开,组建人员就是一件麻烦事。

所以工作大都由实验室那边担任。

检验科这边除了理化鉴定这一项工作,就足以让人忙昏头。厂里的原材料进厂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这些都有检验科这边负责。

看似只有三个环节的流程,但铁城制药厂生产的药品种类有近百种。

制药厂是中药厂,这上百种成药的原材料种类,就更是繁多了。

好在杨厂长和检验科的负责人并不是不做人,知道况叶的工作量大,检验科这边他主要是负责一部分原材料进厂的检验工作。

“吴工,这是这一批次的原材的检验报告,你看看。”况叶把最近检验完的报告单收拢起来,敲响了检验科负责人的办公室。

“小况,这是有什么问题?”接过报告,吴工看着况叶脸色不对,便问了一句。

“你先看看报告。”况叶没有解释,而是示意吴工相看报告,真实的数据才能说明问题。

“行。”见此,吴工也就翻起了报告。

办公室此时只有纸张翻阅的声音,再翻看报告的时候,吴工也知道况叶脸色不对的原因。

“小况啊,我知道你刚从学校出来没多久,看到这个的确心里不好受,但事实是目前大部分都是这个状况,我们厂里已经是比较好的那一批了。”吴工在心里叹了口气,有些语重心长的劝诫到。

“这一批原材料,有近三分之一的都低于标准,这样的情况,会造成之后的成品药效用降低,厂里一直是知道这事的吗?”听到这,况叶沉默了一会儿,才问道。

“……小况,你知道现在厂里的原材料和成品销售其实做不了主,我们能拿到现在这些原材料,已经是厂里效益不错的原因。”吴工没有正面回答况叶的问题,但话语中也道明了原由。

听到这,况叶叹了一口气,他也知道事实也是如此。

铁城制药厂,已经是冀省数一数二的中药中药厂了,但作为国营的制药厂也不是没有什么限制。

如今制药行业的生产都是按照计划走的,厂里根据计划进行生产工作,至于原材料和成品药的销售,就是各级医药公司的事。

而医药公司提供的药材,也受到计划经营的影响。

况叶当初在九大队的时候,教授队员们认识草药,再把草药卖给收购站。

这样的原材料来源,在医药公司的占比并不重。

这些产量大易采摘的草药,品质其实大都还能保证,但另外一些需要靠统一种植的药材就不一定了。

药材的种植计划划拨到药材种植的大队头上,必须按照任务完成。

之前的十来动荡,本身就让药材种植行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当时很多药材都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