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172节

九大队的受灾情况也不算小,大量低洼的田地被淹,山坡上的田地甚至出现了滑坡,但比起圆坝公社来说,相对就要小很多。

圆坝公社临近安溪河,本来地势就比周围的公社要平坦,且这次的雨势比周边的公社要强,再加上周围汇入小河渠的雨水,又都汇集到安溪河中,就造成了这次圆坝公社受灾情况比周围的公社严重许多。

沿河的农田中的作物,因为洪水的冲刷,基本上就面临绝收。

九大队这边相对来说就好一些,低洼地势的积水,在十一号的时候就基本上排干了。

雨后的迅速放晴的天气,也让泡水的玉米损失相对降低了些。

至于被淹的红薯地,及时排水之后,后续的管理队员们也没有忽视。

红薯目前还不到收获的季节,这段时间要是管理得当,对产量的影响倒也不会太大。

好在一场暴雨过后,天气似乎恢复了正常,之后的就没有出现什么异常。

被水泡过的玉米,很快也到了收获的时节。

顶着烈日,忍着刺挠的玉米叶,队员们终于把今年的玉米采收了。

想想之前的冰雹、干旱、水灾,收获的这一刻,况叶和其他人心里都相当的复杂。

最后玉米归仓,具体的产量出来后,所有人也都不怎么意外。

细算到亩产,今年的玉米减产约五成。也就是说按照往年平均亩产约一百三十多公斤来算,今年的玉米亩产大约只有六十多公斤。

这六十多公斤,还有一些因为被水泡过质量不佳,又得去除一部分。

但能有这样的产量,队员们心里不好受的同时,又有些庆幸。

虽然只有五成的产量,但比起绝收,这已经算是非常好了。

想想今年从开春到九月,这天气就没怎么好过,秋粮的种植更是一波三折。好在九大队调整了粮食作物的种植种类,今年的玉米面积种的比往年要多,加起来的总产量倒是和去年齐平。

第184章

当然玉米的产量和去年的差不多, 也不是一件值得多么高兴的事。

今年为了应对干旱的天气,九大队这边种植的水稻几乎是没有。

在四月计划后续种植作物的时候,大队长陈庆国等人,其实一开始也没有完全放弃水稻种植。

毕竟之后的天气谁也说不准, 万一春旱结束后, 降雨就正常起来, 田里有了蓄水也可以种植水稻。

而且一旦有这样的机会, 队员们也更愿意种植水稻。

玉米在当地人眼中算是杂粮, 水稻毕竟是重要的主粮之一。

九大队的水稻亩产,按照往年产量正常值来算的话, 亩产一般都在两百公斤出头,多的甚至可以到两百四十公斤左右。

队员们也更愿意种植。

但现实情况却是,今年九大队的水田根本没法种植水稻。

春旱过后的五六月,降水其实也是偏少的,对旱情的缓解不大。这个时候水田中无法蓄水, 队员们也只能放弃了种植水稻。

玉米的总产量能与去年相当,是因为种植面积扩大。但占据的田地,一部分是原本种植水稻的。

同样今年红薯的种植面积也扩大了许多,占据了剩余的水稻种植面积。

红薯现在还没有收,不知道具体的产量。

但大家已经对今年的收成有了大致的推断。

情况不是最糟糕的确有些小庆幸, 但要说高兴却是没有的,毕竟明年的日子必定不怎么好过。

随着玉米的归仓,九月也一晃而过。

况叶先给卫生院和医疗站送了十月的货, 趁着还没开始收红薯,忙着把下个月需要的药品制作完成。

也趁着这个时候, 把空间种植的粮食作物收获了。

因为春旱的关系,为以防万一, 这一次空间中空出来的那一亩地,全部被他种上两种主粮,小麦和水稻。

至于蔬菜,则是在其他几块田地中找了一小块地种下去。

如今空间种植的小麦和水稻也到了收获的时候,它们各有半亩。

忙完空间中的收获工作,经过称量,小麦收获了堪堪两百斤,水稻收获了两百六十斤左右。

两中主粮,加起来四百六十多斤,但要是顿顿都以它们为主食的话,对况叶来说却是不够一年的消耗的。

他的饭量不小,在没有吃补益丸的情况下,敞开了吃的话,抵得上五个劳壮力的饭量。

就算有补益丸,想要不挨饿,况叶每餐的饭量也比两个劳壮力加起来要大些。

好在他不止新收的这点粮食,空间每年都有种,如今中也还有几百斤的存粮。而且他能从大队上分一份口粮,也不用担心吃不饱的问题。

只不过,下一次分口粮的场景,他现在也能大致猜到。

这也是他这次在空间中没有种植红薯的原因。

蜜薯在空间中的亩产虽然高,但他也实在是不想种太多。

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些年,他也总算明白了当年家中长辈的对红薯的不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