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170节

领完口粮后十天左右, 就是农历腊月。

况叶忙着自己的事的时候,今年要回家探亲的知青也在活动。

这段时间,他好几次都在九大队看到了其他生产大队的知青。

这些知青,他大致都有些印象。之前招工的时候,姜雨他们那一批下乡的知青,因为当初的那场会议,他基本上都认了个脸熟。

来九大队找姜雨、朱静的知青,据他了解都是两人同乡。

除了九大队,这段时间场镇上也经常见到知青的身影。

冬季农闲比较好请假,加上知青们要回家探亲,各个生产大队就更是放宽了不少。

来场镇的知青,都是在为回家探亲做准备,有联系同行者的,有为提前购买车票做准备的,也有购买探亲要带的物品的。

随着时间越发的接近年关,要回家探亲的知青们也陆续的动身,九大队的姜雨、朱静两人,也在小年后的第二天和结伴同行的知青往县城而去。

丰水公社的知青,今年回家探亲的不少,随着他们的离开,除夕也越发的接近。

不过因为春节不放假的原因,今年的春节和往年也过得差不多。

除夕一过,大年初一该上工的上工,该上课的上课。

过年的气氛,仅仅在几天时间就消散的一干二净。

就在有些冷清的气氛中,一则消息让整个丰水公社都热闹起来。

从这个月开始,全省的多所院校一百多个专业恢复招生!

招生的对象,包括工作2年以上的工人、农民、服役2年以上的军人(包括退伍军人)、以及下乡2年以上的知青。

况叶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十年动荡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

工农兵学员,常被称呼为工农兵大学生。

消息在报纸上刊登、广播中播出、甚至电视台播放,也让它很快传到各处。

丰水公社了解这则消息,大多是通过报纸和广播。

况叶也是在报纸上看到这则消息的,报纸上面详细报道了招生的其它信息。

这其中有招生的几个原则,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以及不进行文化考试。

这则消息,不仅仅吸引了知青们,也吸引着公社的其它人。

招生的对象包括农民,这对队员们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从六六年动荡开始之初,高等学院都陆续停课,甚至院校内的很多老师也被迫下乡,让大学的招生一度停滞。

如今全省的多所院校恢复招生,甚至都不需要文化考试,有想法的队员们都想去拼一拼。

工农兵大学生,其实从七零年国家就有了试点的院校,稍一打听大家就明白这一身份能够带来什么好处。

和十年动荡前的大学生一样,一经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能直接被分配到岗成为“干部”。

这个时代在农村,哪怕是读过书,甚至高中毕业,不费些心思都能难脱离农村。

户口的限制,加上资源的不对等,农村户口的人脱离农村的机会,完全不能和城市户口的人相比。

工农兵大学生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符合报名条件的队员们自然不愿意错过。

一时间报名的知青、队员不少。

等到二月底,探亲假结束回来的知青回来,得知这一消息,也都抓紧机会报名。

但招收的原则,除了自愿报名,还有后面的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最终的结果,还是得看公社这边有多少名额,群众愿不愿推荐,大队长、公社领导愿不愿意批准。至于最后的学校复审,只要前面的流程走完,大致是不会被打回来的。

而这次整个丰水公社只有一个招收的名额,竞争者却不少。

符合条件的报名者,除了接近百名知青,还有近百名队员。这比起第一次在知青中招工的竞争还要激烈。

况叶在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就预想到了这个场景。

他对现在的生活也还算满意,就没有想着去争取这个名额,所以这场激烈的竞争者他是一个局外人。

近两百人争取这个名额,具体发生了什么他不是很清楚,但这期间竞争人为此走动他倒是看了不少。

九大队的姜雨、朱静也报名了,不过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两人陪跑了一程,名额两人根本没有沾上边。

名额确定下来后的当天,消息就在丰水公社传遍,况叶也第一时间从参与竞争的姜雨、朱静两人那得知了情况。

这天他外出采药,正好遇上从公社归来的两人,就聊了聊。

“唉,工农兵大学生那个名额确定下来了。”姜雨叹了一口气说道。

“是谁?”他没有报名,这段时间就没怎么关注此事。

三月份已经是初春,队里的也开始忙活起来,今年的天气又有些异常,他忙着制药、上工也没有什么精力关注此事。

“二大队的一个叫熊斌的队员。”姜雨其实知道这个名额,她和朱静应该没什么希望,但结果出来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有些失落。

“熊斌?是他啊。”被选上的人,况叶倒是认识。

二大队就在场镇旁边,姓熊的队员他更是认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