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108节

哪怕是经历过干旱,九大队收获的这一波红薯有所减产,但加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

而且这一波还有一个新品种,就是况叶当初给县农业局的蜜薯,如今的安琼蜜薯一号。

其产量远远超过另外几个品种,而且其耐旱性也非常的好。

今年九大队种植的这一波蜜薯,成活率有八成,不过因为当初的红薯种有限,种植的面积并不大。

因为是新品种,在收获的第一时间,队里就记录了一下蜜薯的产量。

平均的亩产在两千五百斤左右。

这样的产量,惊到了九大队的所有的队员。

要知道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其他品种的红薯也很难达到这个亩产。

而今年前期那么干,又因为干旱期间缺少管理,再加上后面的两个多月雨水也不算多,这蜜薯竟然还能有两千多斤的产量!

这说明种子站的工作人员当初说的最高亩产五千多斤,应该是真的。

一时间,知道蜜薯产量的队员们,心底都雀跃起来。

这蜜薯明年一定要多种!

这几乎是所有队员的心声。

有了这个蜜薯,遇到荒年的时候,就能够有更多坚持下去的底气。

“这蜜薯大部分要来留种,进窑窖之前还得在筛选一下。”

况叶挑着箩筐,抵达存放的红薯的窑窖时,被人拦了一下,让他先不要把红薯挑进窑窖。

对此况叶也表示理解,毕竟留作薯种的红薯,得保存到明年三四月,要是有坏的红薯混进去,窑窖中的红薯就容易腐烂。

队员让他直接把装有红薯箩筐留下,他们这边有人进行筛选,旁边还有空出来的箩筐,可以继续回去装运。

况叶也没有在此多逗留,提着空置出来的箩筐,再次回去挑红薯。

就这样忙活了几天,在十月上旬的时候,队里的第一波红薯收完。至于七月中旬种下的那一波,则还要等上一个月才行。

“我们自留地的红薯这两天也收了吧,地空出来之后,还可以种点其它的。”

这天晚饭过后,况叶四人闲聊的时候,简修文开口道。

今年秋收的活不多,秋种也不需要那么多劳力,他们几个可以专门花些时间来收自留地的红薯。

“行,明天和小队长说一声,我们请半天假怎么样?”想到地里比其他队员家长得要好的红薯,刘康民早就想看看能收多少。

“可以。”况叶对此没有意见,半天时间足够他们把自留地那点红薯收完。

“不知道能收多少?”张友岁也没有意见,不过他相当的好奇自留地里的产量。

想到大队上统计的蜜薯产量,他心底暗想,自留地的亩产应该要更高一些。

第二天况叶几人就和小队长陈繁荣请了假,上午的时候没有去上工,而是忙着收获自留地里的红薯。

自留地里这这些红薯,况叶他们其实早就准备收了,红薯藤都已经收割了大半,送到队里作为牲畜口粮换取了些公分。

今天清理红薯藤就没有花多少时间,之后挖红薯、抹红薯,也在半天的时间全部搞定。

看着堆成小山装的红薯,简修文和刘康民,以及张友岁都相当的兴奋,这数量看着就不少。

最后刘康民跑到一小队的仓库,借了一杆大秤,说要称一称到底收了多少红薯。

对此,况叶和简修文、张友岁都没有反对,他们也相当的好奇。

借到秤之后,况叶几人合力称了称收获的红薯。自留地种植了一百六十平米左右,竟然收获了接近一千斤红薯。

这样算下来的话,他们种植的蜜薯,亩产有四千斤出头。

得到这个结果的时候,张友岁和刘康民还有些不敢相信,忍不住再算了好几次。

最后在确认他们没有算错。

这个时候,他们才完全相信,这安琼蜜薯的亩产的确能达到五千多斤。

而况叶对这个产量倒是不怎么惊讶,毕竟他空间中种植的亩产,可是能达到六千多斤的。

自留地种植的红薯,今年虽然遭受了旱灾,但在那段时间,几人也时不时的浇水。

而浇的这些水,一部分是况叶从空间中引出来的泉水,其中带有淡淡的灵气,让他们这块自留地的红薯长得比其他队员的长得都好。

能收近一千斤,在况叶看来算是正常。

第115章

近一千的红薯, 让简修文三人高兴不已。

今年的粮食产量虽然还没有统计好,但简修文他们根据地里的情况,也大致能估算今年的收成到底如何。

夏粮小麦、胡豆、豌豆这些粮食,在六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有统计。

因为春旱的关系, 夏粮减产了三成。

如果接下来气候正常, 那么今年的粮食产量受到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