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9节

中午吃饭的时候,刘康民看况叶拿筷子都有些别扭,就猜到他的手掌心的情况。

询问了一声要紧不,实在不行的话,下午的干活的时候慢点也行。

至于不干活这话他没说,挥锄头翻土这重事情,况叶必须得习惯。

后续手掌心起水泡,再挑破或者磨破,后续结痂。之后的劳作在同样如此,这样一来手心逐步会有老茧,到时候挥锄头的时候,就不用担心再有水泡。

这个过程会让人非常的难受,但刘康民和简修文两人,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

他们这些知青下乡,因为之前没怎么接触过农活,大多都要经历这个过程。

至于不干活,除非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以及队员的态度。

这个时候,农村的年底的时候分配口粮,口粮是基本口粮和按劳动公分分配的口粮相结合的。

两者之间的占比差不多是7:3。

其中的基础口粮其实是保证农村的孤寡老幼,这些劳动能力有限的人,能够有一定的保障。

如若知青不干活,到时候分粮的时候,是不会少了基础口粮。

但这样一来,其他人的心里自然是不舒服的。

毕竟你一个外来的人,还是年轻力状的时候,不干活就要分一队老小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

是谁心里都会不舒服,人心里一旦有了疙瘩,之后自然会找些事情出气。

外来的知青如果想要在这里过得比较顺畅,活计还是得继续干。

如今况叶手上的情况还不至于说干不了活,两名同住的关心他收到了,表示自己没什么大碍,并把话题转到另外一个方向。

他打听起队上有谁家能做置物架这类的东西,他房间里面的行李得找个东西放。

对于这个问题,简修文两人倒是比较清楚。

他们来的时候,如今住的这个屋子破旧不堪,能收拾成现在这个模样,两人请了不少队员帮忙,其中自然有可以做置物架的人。

如今简修文和刘康民房中各自都有两个架子,不过是竹制的。

知道况叶也需要,他们倒是提了些建议。

原本况叶打算要木制的架子,两人都建议他不弄这个,主要是请人打木制的架子有些不划算。

这需要请木匠干活,首先工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再加上木料的费用就更多。

九大队这边的竹子不少,大多数人家选用的还是竹制的架子。

队里会篾匠活的人也不少,到时候也花不了多少费用。

两人还未他提供了一个人选,那就是小队长陈繁荣的堂兄,也就是昨天教授他种地知识的陈繁勋。

他的手艺在一小队是数一数二的,而且人也不错。

况叶需要的话可以去找他帮忙。

听到这,况叶心里有了成算,准备之后抽个时间去找陈繁勋。

午饭后三人趁着间隙休息了一会儿,之后下午继续上工。

因为手掌的缘故,况叶下午干活的速度慢了不少,期间不少注意注意力转到周围。

他们干活的地块,也有其他的队员,期间他从一个队员那听来一件事情。

那就是赶集。

队员准备去赶集,一听他说起这个,一些其他的队员委托他帮忙代买些东西。

听到赶集的事情,况叶和简修文他们打听了一下。

丰水乡这边赶集的日子,是每逢2、5、8、10这几天。

他九月十六号来到九大队,今天已经是九月十九号,明天二十号,正好是赶集的日子。

队员们采买东西的话,基本上都会选择在赶集日。

这一天集市的人不少,有不少老乡会带着点东西来淘换些用品。如今虽然是计划经济,但农村一些物资的交换互通,还是允许的。

不过每次赶集日,不是所有人都会去,毕竟赶集就意味着会耽误活计,所以一小队到时候可能也只有几人去赶集。

这个时候一些队员就会拜托这些人,帮忙代买些物品。

对于明天的赶集,况叶有些心动,心下思考一番后,就决定明天也要去。

不过要去的话,他的和小队长陈繁荣这边知会一声,他赶集的时候自然不能上工,通知一声陈繁荣这边心里有个数。

决定赶集,况叶先和同住的两名知青说一声,询问他们要不要去。

得到否定答案后,还问了问他们有需要代办的事没有。

倒是得到简修文的一个委托,就是让他赶集的时候,到邮局帮忙寄一封信件。

听到寄信这件事,况叶心下才想起一件事。

原主下乡的时候,况家父母叮嘱过,到了下乡的地点,记得给他们写一封信,算是报个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