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1节

最终只能让原身下乡,原身自己虽然不愿意,但也知道家里如今也没有能力让他留下来,只能无奈接受。

虽然接受了下乡的事实,原身毕竟是只有17岁的少年,心中对未来忧虑异常。刚启程没多久,就有些发热,加上这几年生活水平十分欠佳,身体不怎么好,也就这么迷迷糊糊的人没了。

时间逐渐流逝,天边慢慢升起白光,车厢中逐渐热闹起来,况叶也被嘈杂的声音吵醒。

醒来后还有些呆愣,一觉弄清楚了周身的一切,却还是让他十分的不得劲,毕竟他原先的生活环境与现在的差别太大,一时间让人难以接受。

“况叶你醒了。”此时一名青年男子走到他身边,打完招呼还伸手贴了贴况叶的额头:“已经不烧了,不过还是的多喝点热水。”说完就递给他一个水杯。

有些愣愣的接过水杯,老式的搪瓷杯,拿到手上还隐隐的有些烫手。

“谢谢。”

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对眼前的这名青年道了声谢,况叶才慢慢的喝一小口杯中的热水,之后逐渐缓过神来。

青年名叫许建邦,是他们这一队下乡知青的负责人之一,此次前往观市的知青约有百人,都乘坐在这节车厢和临近的另一个车厢。

看况叶无事,许建邦就离开了,他还有些事要忙,下乡的绝大多数都是十来二十岁的年轻人,不时刻把人看住,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事来。

火车哐当哐当的不断前进,终于在下午一点钟左右到达了观市,所有的知青被集合在一起,由负责人领队,陆陆续续的走出车站。

况叶也背拿着行李,缓缓的跟着队伍前进。

出了车站,队伍又分了四组,分别坐上了前往不同县城的客车,颠簸了近两个小时,到达了县城的知青办,然后继续分流,在这之后由县知青办的工作人员带着他们前往不同的小镇。

有些比较远的小镇,这时出发已经晚了,这些地方的知青还得在县城停留一天,其余人则继续赶路。

况叶下乡的地点是离县城最近的一个小镇,稍作歇息就被拉上一辆拖拉机,突突的带走。

出了县城没多久,路面就变得十分颠簸,让刚刚还和他搭话的另一名知青也歇了话语。

近一个小时的颠簸,况叶终于下了拖拉机,他和刚刚和他搭话的另外一名知青,被直接留在镇上的政府办公室。

在这等了半个小时,两人又被转手,分别由两个大队长带走,前往他们具体的下乡的村落。

“况知青,这边就是供销社,你要不要买点啥子。”带着况叶的是野猫沟的大队长,四十多岁的汉子,路过供销社的时候,看到还没关门,就开口说了一句。

平时来一趟镇上,光是走路都要近两个小时,陈庆国想到这城里头来的知青讲究,就提了一下。

“陈叔,你等我一会儿,我去买点要用的。”况叶看到还没关门的供销社,也不由得庆幸,他行李是带了不少,但还是有些生活用品不齐。

把大件的行李留下,让陈庆国帮忙看管一下,他就匆匆的进到供销社,临近下班,几乎没有什么人,也不用排队。

肥皂两块、搪瓷面盆一对,就这两样东西,花费近7元,还需要肥皂票和工业票。好在这些他都有,都是离开时况家父母准备好的。

买好这两样,况叶就出来了。

背上行李,两人开始赶路,如今已是夏末,走到野猫沟怕是已经天黑。

陈庆国挑着担子走在前面,担子两头的箩筐不轻,但他的步伐却不慢,况叶跟在后面,不时还得加快一下脚步。

一路上两人偶尔聊上两句,大致的了解了一些对方想要知道的东西。

天边还有一丝亮光的时候,终于到了野猫沟,陈国庆先把自己的东西放到家中,才开始安排况叶的去处。

野猫沟是当地人的称呼,丰水镇9大队才是它比较正式的称谓。目前大队上有两名知青,加上况叶也就是三个。

队上没有让知青住在队员的家中,而是单独安排了一栋房屋,让知青居住,还得走上一段路才能到。

跟着陈庆国继续走了十来分钟,天色已经暗下来,况叶才来到这处房屋。这地方算是村尾的位置,与隔壁相邻有十几米的距离,但也不算远离人群。

房屋很老旧,墙面由泥土夯筑,屋顶盖的也是茅草,屋前还有一处宽敞的院坝。

大队上的房屋差不多也是这样的,一路看下来,况叶也只看到一两间砖瓦房。

“简知青,刘知青。”

陈庆国刚走到院坝外就出声喊道,随后屋内就传来回应的声音。

“哎~大队长啊,这是新来的知青?”

有亮光的厨房中走出以为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看到是陈庆国,打了声招呼,就把目光移到旁边的况叶身上。

“简知青,这是今天刚到的况叶,粮食的话我明天再弄,你先安排他住哈。”看到出来的是简修文,陈庆国交代了两句就走了。

“况叶是吧,我叫简修文,走,先把东西放好。”简修文上前帮忙提起一些行李,直接带况叶进屋。

“你吃饭没得,待会儿和我们一起吃?”

短短的几步路的时间,简修文就拉拉杂杂的说了不少话,最后还把况叶拉到厨房,和正在烧火的刘康民介绍了一番。

第2章

此时厨房中的刘康民,正在灶台上忙碌,看见况叶被拉进来,先笑着招呼一声。

“况叶是吧,我是刘康民,马上开饭了,只剩锅里这道菜了。”

刘康民刚刚在厨房没出来,但也听到了大队长的介绍,不用简修文开口,就知道了况叶的名字。

拿着锅铲的刘康民,也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况叶朝着他露出一个笑容,喊了一声“刘哥”,然后就跟着简修文动作。

灶里明显已经不需要再添柴火,简修文先是从一个竹篮中拿出碗筷,然后带到厨房后门外的洗槽处清洗了一番,况叶也跟着一起过去,顺便洗了一下手和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