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天灾囤货:开局一口锅 第3节

莫嘉月摇摇头。

“好吧。”莫嘉年叹口气。他思忖了半天,还是没把昨晚的事说出来。家里总共就这么大点地方,昨天妹妹醒来说妈妈不见以后,他看过厨房的方向,帘子被风吹动那里根本就没人。但妹妹哭了以后,妈妈却又从厨房里出现了。

妈妈不对劲。

但妈妈依然对自己和妹妹很好。

莫嘉年拿着碗筷去了厨房,一边想一边开始洗自己的碗筷。

莫斐走下两边贴满小广告的楼道,终于来到了街上。

她在的小区,说是小区,不过是老城区一处破破烂烂亟待拆迁,可政府又没有拆迁的老房集中区。

住的人不少,还很杂,大多数都是一些为了孩子上学的租户。

好在附近最基本的生活设施都很齐全。包括离这不到五百米的菜市场,为民大药房,还有一些南杂店、理发店等,想买些什么东西都能拿到很便宜的价格。乱中有序,热闹非凡。

嘉年和嘉月读的小学则在两公里外,是个师资力量雄厚的公办小学,叫做青朗小学。

这学校要是按照以前的政策很难进。

但现在实行按房子所在的片区入学,嘉年和嘉月现在正在同一个班读小学三年级。

“小莫又出去买菜啊!”一个穿红色上衣加黑色九分裤的女人热情地朝莫斐打招呼。

莫斐愣了一下,马上按照原主的记忆想起这人是一楼门面的邻居李虹。

去年刚搬过来开水果店,儿子在青朗小学读一年级了,还来家里问过莫嘉年功课。周末有时候两家的孩子也会一块玩。

莫斐马上回应,看着一楼刚搬出来的一箱桃子:“虹姐,你们家这桃子看着不错,给我留两斤,等我回来来买。”

“好嘞!”李虹高兴极了,立马就拿起塑料袋给莫斐拣着个头大又饱满的桃子装。

莫斐在这地方住了好多年,认识她的人不少。

她光是走到菜市场的路上,就起码停下来打了十几声招呼。

莫斐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应对得游刃有余。

她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她现在就是莫斐,莫斐就是她。

菜市场的早市格外热闹,四处都响着吆喝声、交易声。

微信和支付宝扫码的声音此起彼伏。

来这里买菜的除了附近的住户,还有很多从全城各地赶过来的老人家。

老人家觉少,起得早,才愿意大清早地坐公交车过来,就为了上这给家里买最新鲜又最便宜的菜。

莫斐不免有些被这气氛感染。

进酒店做了大厨后,采买食材的事就有了专人管。

她自己平时吃饭也是在酒店后厨对付。她已经很久没有自己来过菜市场买菜了。

而今天她不是要买家常和摆摊要买的菜。

她要买的是能够保证天灾进化期彻底到来时,够她们一家三口吃的菜。

反正空间可以保鲜,那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莫斐刚在心里这句话,看着原主银行卡里的余额就傻了眼。

第3章 批发

十万。

莫斐一连数了三遍,发现银行卡里确实只有这么多钱。

这点钱能买的物资太有限了。

“……”莫斐收起手机,想念起她在那个世界的六百万存款来。

原主大学退学后,拿着高中学历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工作。

服装店销售、收银员、餐厅服务员都干过。最开始年纪小没什么经验,又碰到苛刻的老板还赔了不少钱进去。可孩子饿得嗷嗷哭,奶粉罐却见了底,原主就一天打几份工,连轴转。

好在后来原主遇到一个好心大姐,介绍她到一家小公司当前台,这样四处奔波的日子才算结束。周一到周五上班,给交五险,工资到手还能剩个3000块。最重要的是离家近,原主中午可以回家做饭让孩子们吃。

除此之外,从孩子们上小学开始,原主除了周五的晚上都会摆夜市摊,周末和节假日基本净收入在300左右,工作日晚上会差些但也能有200出头。

这样算下来,原主一个月差不多收入有□□千。一年其实也有11/12万左右的收入,但其实存不下来什么。

别看小学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内,但花费却不少。

两个孩子一个学期的班费+资料+牛奶费+课外阅读+伙食费+放学补习+外出活动调研,一共大概是5000左右。两个学期就是一万。

此外原主听说有的孩子除了语数外辅导班,还要上各种兴趣爱好课外班,主打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原主征询孩子们的意见后,给莫嘉年报了围棋,给莫嘉月报了画画,不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输得太难看。

此外每个月要还4000的房贷,要交水电煤气费300,交通费200,伙食加水果600,日常消耗品(纸巾、卫生巾、牙膏等)100,人情往来200,话费和网费100,孩子的学习用品、零食玩具300,日常小病小灾200……

原主自己一年到头买不了两件衣服,但是两个孩子每两个月都会各买一套新衣服,每个季度买一双鞋。夏天的衣服还好,三四十块钱的也能穿,看不出太大区别。冬天的衣服又要厚实暖和质量好又要好看,一件就要四五百了。

孩子们现在求知欲旺盛爱看书,买书买杂志本来也是一笔钱。但孩子们懂事,想看书了就去书店一坐就是一天。看完后拍拍屁股便走,不留下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