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入慕之宾 第218节

这塞外之地,对于中原之人而言确实陌生,若有缬罗等人随行,可大为稳妥。

“如此,”我说,“多谢王女。”

“可当前有一件事,颇为紧要。”缬罗道,“皇帝陛下和徐将军带来的人马,足有五千之众。这小小的鄂拉部,只怕是供养不起的。妾今日观察天气,白毛天要来了。那是比先前更加恶劣的风雪,便是久居塞外的戎人,遭遇上了也难捱。要护皇帝陛下和大军周全,唯有回王庭去。”

这话出来,杜婈和韩之孝的面色皆变了百年。

我等一行人折腾这么久来到此处,却要折返回去,等于白忙一场。这倒是其次,要紧的是韩之孝。他不辞而别,从王庭里出走,若回去,只怕要面对王庭的诘问甚至发难。那才是真正的前途未卜。

“倒也不必去王庭。”一直没说话的徐鼎忽而道,“我等可往南走。”

“往南?”我讶然。

“正是。”徐鼎说罢,从怀中掏出一块布帛,展开之后,只见是一张舆图。

杜婈看着,亦是讶然,不由道:“这不就是我在平朔城时亲自勘误新制的那份舆图?”

“此图,陛下令臣带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这一路来,臣继续根据所见,在图上标示北戎各处地点及道路,已趋完善。”徐鼎说着,指了指图上,道,“此乃王庭,此乃鄂拉部,我等所在之地,距平朔城足有千余里。若原路返回,道路遥远不说,更兼气候恶劣,殊为难行。”

说罢,他话锋一转,往南方指了指:“可我等若往南而去,行六百里,便可到达石虎城。”

我怔住,忙凑过去,将那舆图仔细查看。

这图上,虽看不出真正的距离,可石虎城的位置,确实要比平朔城近得多。

石虎城,曾经十分有名。相传它始建于汉时,是大军讨伐匈奴时在中途建立的屯粮之所。它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因最高处有一块形似猛虎的岩石而得名。

也是因得其位置甚好,和平之时,石虎城因贸易而繁盛,成为一方大城;战乱之时,则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它几经兴废,仍旧屹立。不过自先帝北伐被俘,石虎城也落入了北戎的手中。

“此番与北戎和谈,前提之一,就是北戎归还石虎城。”徐鼎道,“北戎虽不愿意,可为促成此事,终是让步。就在陛下到达平朔城和谈之时,我朝边将已经收回石虎城。当下,城中驻守的正是我朝兵马。我等往石虎城去,一来风雪兴许可小一些,二来即便被风雪所困,石虎城中的粮草也足够供养五千兵马。三来,那毕竟是我朝的地盘,陛下到了那里,也可安稳。”

我沉吟片刻,看向韩之孝。

“先生之意如何?”我问。

韩之孝在北戎已久,知道的底细,比我多得多。

他想了想,颔首道:“归还石虎城之事,在下是知道的,当下,已在中原手中。其余道理,确如徐将军所言。当下之势,我等往石虎城去,乃最为妥帖。”

我又看向缬罗。

“王女之意如何?”

缬罗看了徐鼎一眼,微笑道:“既然太上皇后已经定下了主意,妾又岂有那不从之理。”

我说:“可圣上方才交给了王女许多俘虏,这些人,王女打算如何处置?”

“俘虏?”缬罗淡淡道,“什么俘虏。”

——

半夜里,又下了一场雪。

第二天天亮之后,营地内外白茫茫一片,将昨夜的狼藉都掩盖一空。

几百具尸首堆在营地外,小山一样,就算盖了一层雪也让人无法忽视。

已经有人在上面洒了油,铺上柴草,用火把点火。天寒地冻,点火不易,许久才见得一点火苗。

缬罗将装着大王子首级的盒子用布裹了,就系在她自己的马鞍上。

杜婈望着远处的尸堆,皱眉对缬罗道:“你将他们都杀了?这些可也都是回纥人。”

缬罗冷冷道:“他们来杀妾的时候,可想过妾是回纥人?若放了他们,国中的那些乱臣贼子可不会觉得妾仁慈,且下次还敢,女史信不信?”

杜婈不说话。

景璘是骑马来的,如今他身体如此,自不可再骑马。

我将自己的马车让出来,将景璘安置在里面。

景璘昨夜一直低烧,早晨时服了药,好转了些。

我给他盖上厚厚的褥子,见他安稳了,正要离开。突然,袖子被扯住。

回头,他不知道何时睁开了眼睛,盯着我,声音低哑:“你去何处?”

第三百二十三章 石虎城(上)

那张脸,仍旧苍白,看上去比从前消瘦,显得眼窝有些深。

我无奈,道:“我不走。这马车小,你一个人躺着舒服些。我骑马跟在边上。”

景璘仍不放开,眼睛朝外头望了望:“这是要把朕带去何处?”

“去石虎城。”我说,“那里有粮草,道路也近,如今又在中原手中。大风雪要来了,要趁早赶到那里。陛下先前都在昏睡,故而不曾禀报。”

景璘“嗯”一声。

我说:“陛下无异议么?”

“你的主意不会错。”景璘无所谓,“你去何处,朕就去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