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入慕之宾 第175节

这话,让不少人为之侧目。

子烨喝着酒,目光似有似无地朝我扫了扫。

“哦?”他的手指轻握着金杯,道,“朕新进大婚,皇兄若说的是子嗣之事,可不必操心。”

“礼记有云,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赵王道,“上皇如今已经立后,为子嗣计,当多纳妃嫔,充实后宫才是。”

子烨微微笑了笑,却看向景璘:“听闻昱之宫中又要添丁,朕还未贺喜。”

景璘淡笑:“还未出生,未知男女。”

“无论男女,添人总是大喜之事。”董裕忙道,“赵王之言,臣附议。”

“妾亦附议。”旁边忽而传来一个声音。

我看去,却见是明玉。

她看着董裕,似笑非笑。

“妾记得,上皇年初去京城之时,就已经提起过。”她说,“那时,左相还特地准备了名册,将四妃九嫔都安排好了。”

董裕一愣,随即干笑道:“这……中宫好记性。”

“上皇。”明玉不理会他,在席上向子烨欠身一礼,“选妃之事不可耽搁,若将左相呈上的名册重议,必是合宜。”

我瞥着明玉。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她突然如此热心地在赞同董裕,必然不是关心子烨的后宫和子嗣那样简单。

果然,话音才落,下面就有人笑了一声:“左相此议,为免着急了些。”

看去,却见是林知贤身旁的一名朝臣,若我不曾记错,那是司徒杨鉴。

他看着董裕,道:“上皇成婚前,朝中提请上皇一并采选,扩充后宫。上皇答曰,古来圣贤君王,皆已天下为先,不纵私欲。当今天下初定不过三年,采选之事无不耗费国库,滋扰百姓,故不可为。当下,上皇大婚已过,若又另开采选,岂非违了初衷?”

旁人纷纷附和,有人道:“历来天子采选,不出京畿。上皇在洛阳,名册自当出自洛阳,别处便不必操心了。”

一时间,七嘴八舌。

明玉坐在那里,见我看向她,仍是那副似笑非笑的神色,将一枚瓜子嗑开,仿佛一切与己无干。

我无奈地收回目光。

董裕方才提起此事,大约是试探。他并非真要将采选名册再度塞到子烨面前,而是打算勾起洛阳这边朝臣的话头,联合他们,一并劝子烨。

但明玉直接临门一脚,将窗户纸捅破了。

洛阳这边的朝臣,知道董裕竟然连名册都准备好了,哪里会乐意。

杨鉴是林知贤的人。据我所知,在子烨成婚前,杨鉴这一干人等和董裕一样,都是力劝子烨采选的,也是把名册都准备好了。但子烨一视同仁,通通不予理会。

如今,董裕竟要先下手摘桃子,他们高兴才怪。

董裕插话插不上,只能由着对面一顿议论,面色有些不好看。

过了一会,还是子烨开口,道:“董卿之意,朕知晓了。此事,不必再议。”

董裕讪讪,忙应下。

我看一眼林知贤,方才这场争论,他一语不发,亦是置身事外之态。

待得方才的热闹过去,他看向子烨,不紧不慢道:“今日倒是还有一事,要请上皇示下。”

“哦?”子烨道,“何事?”

“北戎和谈的日子已经定下,”林知贤道,“我朝使者的人选却未有着落,今日,鸿胪寺又来问了。未知上皇意下。”

此事,自上次我和子烨谈过之后,子烨不见应许,我也再未听到后续。如今,林知贤蓦地提起,我有些诧异。不知他选在这个场合来问子烨,终究用意如何。

子烨微微颔首,却看向了景璘。

“昱之曾说过,有意往平朔城与戎王和谈?”

景璘的目光定了定,倏而一振。

我也怔住。

“正是。”景璘道。

子烨的目光瞥了瞥我,继续道:“未知昱之当下仍有意否?”

景璘看着他,露出笑意。

“谨遵上皇之命。”他朗声道,向子烨一礼。

第二百五十六章 使者(下)

宴席散了之后,子烨与景璘说了一会话,而后,与我一道回宫。

坐在马车上,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怎么了?”他问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