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7章 贷款

第95章 贷款

李生对于沈粥的能力和眼光是真的佩服,在他看来沈粥的一生也堪称传奇了,沈粥一九四八年复员到香江加入汇丰银行工作,一九七一年年任总经理,后逐级升迁在一九七七年仅五十岁的沈粥便被委任为香江最大的注册银行汇丰银行的董事长。

沈粥除了杰出的商业才能之外,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过人的识人之明,现如今“日不落”帝国已经逐渐衰退,但其奉行已久的“白人至上”的原则仍然在它的殖民地大行其道,而在香江表现的尤为明显。

被英国殖民以来,在香江的白人天生就比华人高人一等,甚至为了显示出白人的与众不同,还设立了所谓的“山顶区”,只能白人居住,禁止华人居住的规定。

虽然到了七八十年代,华人在香江的地位有所提升,华人不得在“山顶区”居住的规定也早已被打破,但在整个香江,或许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白人高人一等的思想仍然有着很大的市场。

所以在香江正常的商业贸易中,往往华人会受到很多偏见,总是处于弱势地位。

但沈粥和其他的白人不同,他对所有能带给他利益的人一视同仁,对华人也是平等交往。

去年也就是一九七九年,李嘉成以自己的精明能干、诚实从商的作风,以及日益壮大的长江实业如日中天的业绩,很快得到了当时时任汇丰大班的沈粥的赏识。

因此在沈粥的全力支持下,汇丰银行将手中持有的和记黄埔的全部股权低价转让给了李嘉成,让李嘉成以六点二亿港元的资金便控制了市值高达六十五亿港币的“和记黄埔”22.4%的股权,使得李嘉成一跃成为了香江位收购英资财团的华人,一举成名。

去年年初也就是一九八零年,趁包玉钢赴欧参加会议之际,怡和董事纽璧间突袭击,正式挑起九龙仓大战,部署香港置地采取换股之法,试图将其持股权增至百分之四十九,击碎包玉钢对九龙仓的“吞并美梦”。

关键时刻又是沈粥力排众议,贷款二十二亿港币帮助包玉钢,一举使得包玉钢成为位入主九龙仓的华人。

而这两场着名的收购战使得英资在香江的势力格局渐成溃败之势,沈粥在英人英资眼成中了典型的卖国贼,好在英国人不喜欢阶级斗争,否则,沈弼往后的日子也很难过。

而最后的事实也没有辜负沈粥的期望,沈粥凭借着他那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头脑,在李嘉成和包玉钢的身上收到了丰厚的回报,汇丰银行盈利高增长,业务展达到了巅峰时期。

所以这也难怪袁天帆会在心里感慨李生的飞黄腾达的日子不远了,沈粥确实有这个本事。

“李生你可不要谦虚,你年纪轻轻白手起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打下一片常人难以想象的基业确实是了不得,至少在沈某已知的香江年轻俊杰中,可没有第二人了。”

沈粥此时对于李生的印象比见面之前更加深刻了,年纪轻轻白手起家,能力出众,偏偏不骄不躁,对他的夸奖也表现淡然,李生的表现沈粥只在商界闯荡几十年的人身上见过,而他们现在无一不是香江声名赫赫的人物。

一番客套之后,两人的谈话终于进入了正题。

“沈先生,不知道我向汇丰银行申请的贷款,阁下是否能够批准呢?”问完之后,李生一手托着茶杯,一手拿着茶盖轻轻吹气,然后小喝一口,他并没有忘记这次前来的主要目的。

“李生放心,你的贷款我个人已经同意了,不过汇丰毕竟是一家上市公司,像李生这样的贷款,沈某也不能一言而决,还需要征求其他股东的意见,不过李生放心,我们应该很快能够达成一致的,到时候我派人通知李生。”

沈粥对着李生笑着说道。眼前的年轻人的出色乎了他的想象,刚才他们一番闲聊,李生竟然天南海北都能够知道一些,虽然不是很透彻,但有些见闻,他都未曾耳闻。

“那就多谢沈先生的成全了。”李生听见沈粥的话故作淡然的说道。

至于沈粥说的征求其他股东的意见,李生并没有放在心上,据他所知现在的汇丰基本上是沈粥的一言堂,那只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李生说的哪里话,李生这样的青年才俊能到我们汇丰银行贷款也是我们的荣幸。”沈粥看着李生笑着说道,目光中充满了赞许。

从李生今天在他面前的表现来看,又是一个有着光明前途的潜力股,怕不是真的如《信报》上所言,又是下一个“李嘉成”啊,而他最大的爱好便是提前下注。

“哈哈,沈先生可真是太看得起在下,既然如此那李某就先告辞了。”李生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身来,正准备离去。

“李生,沈某能够问你一个问题吗?当然了,李生如果不方便,也可以不回答。”在李生快要出办公室的大门时,突然从身后传来了沈粥的声音。

“沈先生有话直言,李生能说的绝不隐瞒。”李生转过身笑着对沈粥说道。

“不知李生向我们银行贷款,有何用处呢?”沈粥好奇的问道,据他的调查,李生旗下的企业全部都在正常运转,应该不缺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