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01章 他的八辈祖宗得感谢朕

太子朱慈烺有些不忍,忙过来施礼道“父皇班师还不及两个月,又要亲征福建,父皇太过劳累了,儿臣不才,愿意替父皇远征福建。”

朱慈烺说的非常恳切。

朱慈烺这一带头,三太子朱子炯和四太子朱慈炤也纷纷过来磕头,“父皇,还有儿臣也愿意为父皇分忧解愁。”

“是啊父皇,皇儿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学得了一身武艺,是为国家出力报孝、为父皇分忧的时候了。父皇,让儿臣去吧?”

崇祯非常高兴,虽然他们三个不是亲儿子,但是比那些亲儿子还要亲,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分忧解愁,实在是难得。遂让他们三个起来,爱抚的摸了摸他们三个的头。

现在的太子已经19岁了,定王和永王也已经长大成人,不再是当初的少年了。

而且崇祯知道,这三个儿子的天赋不同,太子的武力修为已经到瓶颈,这一辈子也只能停留在炼体境5层的水平了。虽然还他还不到2o岁,如此好年纪受教育条件也无人能及。

但是天赋所限,他的武力水平也只能修到和李岩一个等级了。做疆场上叱咤风云的大将绰绰有余,但是在江湖武林道,就显得低了。

定王和永王则不同,这三年有浅月伴读习武,浅月作为大清第一高手,那可是培养出大清第一帝的高手,是名副其实的级帝师。

有道是名师一点胜过苦读1o年。

这三年浅月不负崇祯所托,在两个皇子身上下足了功夫,除了让他们习文之外就是教他们练武。

严师出高徒,经过这三年的刻苦学习和修炼,这两个皇子论文仅次于他的太子哥哥,论武力修为已经远远过了他的太子哥哥,二人都突破先天境,达到了先天大成境界。

能有这样的行为对于一个16岁的少年来说,绝对是武学上的天才了。

这当然都是苏浅月的功劳,苏浅月先天圆满境界,亲手教出来的徒弟当然也不会差。

看着他们哥仨,崇祯不由得想起了往事。

三年前崇祯把他哥仨先后从虎口中救出,当时太子16岁,而定王和永王才是十二三岁的少年,眨眼之间,兄弟三人全都已经成为国之栋梁。

崇祯非常高兴,这三个皇子皆是朱家皇室之后,都是朱由检的嫡系正统,是大明未来的希望,那个朱由检八辈祖宗都得感谢朕。

朕这几年替他当皇上,替他光复大明江山,拯救他的三个儿子并抚养成才,朕替他操劳也只能到这个份上了。

崇祯不无感慨道“难得皇儿有如此孝心,但是朕这次亲征不同往常。福建的郑芝龙根深蒂固,这是连洋鬼子都闻风丧胆的大海盗。再加上有佞臣贼子马士英,还有姑苏慕容世家,这都是大有来头的。”

太子当然知道福建的郑芝龙,崇祯说他令洋鬼子都闻风丧胆,是因为郑芝龙的私人舰队曾经在海上打败过荷兰海军。

那一战之后东南域的一些舰船,没有他们福建郑家的准许,不敢擅入台湾海峡。

奸贼马士英太子也知道。只是对于姑苏慕容世家,太子,包括另外两个皇子,却不甚了解,这是江湖武林中的事情,他们当然这方面缺乏见识。

崇祯对这些人的背景当然是了如指掌,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又道“皇儿,你们年纪还轻,上京也不可一日无主,为父离开上京太子还继续监国,为前方将士做好钱粮的补给,定王和永王随朕出征历练历练吧。”

“父皇明鉴,儿臣遵旨。”

三个皇子赶紧跪倒磕头谢恩,顺者为孝,哪个在爹面前也不敢说半个不字。

这样的儿子都是有教养的儿子。

只有那些没教养的子女,才会对父母长辈吹胡子瞪眼。

最高兴的当然是永王和定王,听说父皇要带他们远征福建,这次可以到疆场上一展身手了。

刻苦学习,努力练武,这三年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一展才华和抱负吗?如今机会终于来了!

三太子和四皇子忍不住心中的狂喜,来到后宫之中,围着苏浅月,跟个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拉胳膊的,搂脖子的。

把苏浅月弄的娇嗔道“看把你们高兴的!”

“父皇明鉴,这一次终于可以到江场上杀敌了!”两个人满脸的兴奋,急不可待。

苏浅月又叮嘱了这两个弟子一番,疆场不比寻常,刀枪无眼,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定要戒骄戒躁,有事多多向父皇请教,唯旨而行,唯令是从,切不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铸成大错,云云。

……

半个月之后一切准备就绪。

正好是公元1648年的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温度回升,正好适合疆场厮杀。

这一次崇祯在上京准备了大军3o万,命李定国为兵马大元帅,又从陕西把宋献策和郝摇旗调过来了,这一文一武原本是李自成手下的精干,现在全都投降了大明武帝。

命令宋献策为李定国的军师,命令郝摇旗为先锋。

让刘文秀统帅水师,因为这一次远征福建离不了海战,随时b区的出征不顾随时,崇祯没有从上京调度,而是传旨让,让南京抽调1o万水师,在南京待命,到时候归刘文秀统领。

因为刘文秀水性特别好,又经常指挥千军万马,经验极其丰富,正好适合统领水师,这叫量才使用。

命黄得功提督京营,带手下大将翁之琪和张杰,统二十万守护京畿,不能棋胜不顾家。

因为崇祯知道这一次南征福建,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班师的。保卫大明上京,必须得留下精兵强将。

其他的不说,满清鞑子韬光养晦的事情,崇祯当然是知道的。吴三桂如果逃回大清,必然搅动明清再起风云。

孝庄和顺治,岂是池中之物?

山海关之战割地赔款是他们的耻辱,每年向大明朝送粮食送银子,他们难道心甘情愿?况且多尔衮和鳌拜还在大明狱中蹲着,一旦他们有了机会,岂能够善罢甘休?!

喜欢大明武帝崇祯请大家收藏大明武帝崇祯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