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0章 思前

她看似好性子,其实心中自有一套规矩,又轻易不露风声,云夫人也没有办法,只能回去阁子中,果然案上放着一碗茶,琥珀色茶汤,下面还放着个小暖炉,泡的是芝麻姜片等物,是江南的焙茶,隔火慢焙,正要这时候才出味道。

她这样细心,处处周到,又怎能怪得了老太妃喜欢她。

但老太妃还是不太想带她上山去,主要庙中日子实在无聊,卿云再懂事,总是闺阁小姐,大好青春,又要成婚了,到庙里去听起来也不好。

所以临到上轿,她还给卿云反悔的机会呢,笑道:“还是算了,今日也晚了,等你成了婚,再到寺里来玩也是一样的。”

“娘娘怎么好反悔,”卿云立刻嗔道:“原来娘娘刚才说舍不得我,都是骗我的,我要陪娘娘,娘娘还不愿意呢。”

“傻孩子,哪有不愿意的。”老太妃吓她道:“这一上去可得住七天,你中途后悔,可没有轿子送你下来的。”

其实她也是吓卿云,哪里会没有轿子呢,不过是怕她到底是年轻女孩子,经不住上面无聊,提前想下来,到时候反而失望。

“我陪娘娘诚心供佛,哪里会后悔,娘娘放心吧,我已经遣人告诉我娘了,我娘都巴不得跟去呢。”

“那可不行。娄二奶奶没牌打,哪里坐得住。”

老太妃笑着说了一句,见卿云真要去,也只好道:“你上轿来吧。

城中还可以陪我坐坐,等到了山下,山路狭窄,一人只一顶轿子,两边都是黑魆魆的山,可不要害怕。”

“娘娘放心,我一定不怕。”

卿云真就随着老太妃上了万安寺,老太妃还想让人去预备她的衣裳用具,卿云只说一切从简,娘娘金尊玉贵,都能在山上生活,自己没这么轻狂,和嬷嬷们用一样的东西就行了。

老太妃见她这样朴素,自然更加欢喜,找出些自己从宫闱里带出来的东西,和年轻时的衣裳给她,当夜卿云就在山上安歇不提。

倒是娄二奶奶那边,本来就找凌霜找得人仰马翻,听见这消息,更是吓了一跳,偏偏是个嬷嬷来传话,还得先奉茶陪着聊了半天,再审问跟出去的下人是怎么回事。

“夫人放心,大小姐向来稳重,她这样做,自然有她的道理。”黄娘子劝道。

“我当然知道她稳重,但这孩子性格有时候太隐忍了点,吃了苦也不吭声的。”娄二奶奶道:“老太妃固然是贵人,但咱们家几个都算订了亲了,她自己更是马上要成婚了,把老太妃敷衍得再好,也不过是得几句夸奖,赏点东西罢了。

那山上又偏僻又苦寒,住几天多辛苦,何苦来哉,一定是老太妃喜欢她得紧,她老实,不忍心拂老太妃的意思,就跟着去了。

这孩子就是这点傻,事事把别人放在自己前面,听说昨晚还被娴月骂了呢。

娴月那丫头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这样的节骨眼上,还住在贺家不回来,真是要气死我了。”

娄二奶奶越说越气,黄娘子都劝不住,正在解劝的时候,外面忽然跑进来一个小厮,不是别人,正是娴月的小厮阿九。

娄二奶奶虽然说娴月,也知道她有手段,见阿九手上拿着个文书,就知道是娴月找来的,多半是通过捕雀处那边找到的凌霜的消息,顿时也不管教训小厮乱闯了,上去一把就薅了过来,展开一看,原来是某处驿站的文书,大概是盘查往来人员时,凌霜在上面签了个自己的名字。

“云桥驿,那不是快到扬州了,她去那干什么!”

娄二奶奶气得头疼,揉着额头倒在椅子里,黄娘子眼尖,指着那页纸让娄二奶奶看,原来上面画了枝花果,娄二奶奶还以为纸上原本有的,被她一指,才反应过来,这样粗糙的草纸,怎么会印花呢。

“这是杏花?”黄娘子不确定地道:“果子又是什么意思?”

娄二奶奶已经认了出来,气得把纸扔去一边。

“这是偏子杏,她这是气我呢。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她笑我卖女儿还不算,还要告诉我,我尽管卖杏花,她却只愿意做她的偏子杏,烂也烂在山里。

唉哟,云娟,她这是气死我啊,我是造了几世的孽,生出这么个小冤家……”

娄二奶奶倒在椅子里,气得直叫骂,黄娘子再劝不了,阿九机灵,也只缩在一边,眼观鼻,鼻观心起来。只怕被二奶奶瞅见,连自己也骂上一顿。

却说卿云这边,真就跟老太妃回了寺庙,本来老太妃还担心她是小孩子心性,就算稳重也有限,谁知道卿云到了寺里,也不盛妆了,早早起来,只简单梳个头,淡淡脂粉,穿着嬷嬷年轻时的衣裳,跟着老太妃晨起做早课,拜佛诵经,一坐就是一上午,一点也不嫌烦闷的。

别说老太妃,连那些嬷嬷们见了,都连连称赞,说真是好孩子,有佛性,这样的心性,赵景真是几世修来的福气。

老太妃见她这样,自然更是喜欢。

其实山中日子真是清苦,卿云看下来,也觉得意外。

都说京城繁华,俗话说红尘十丈,其实十丈之后,再热闹的红尘也无关了。云崖山高千丈,早就与世隔绝。

寺里虽然是皇家所修,十分气派,但人烟是一点没有,除了在此为太后祈福的僧尼之外,全无外人,白日里也静得很,除了诵经声什么都听不见。

难怪老太妃常常去参加京中的宴席,那样爱热闹,爱夫人小姐们围绕着,实在是山中太过孤寂,一点人间的热闹都难得。

时光在这都像静止了,一天有一年那么漫长,但又这样短暂,让人一眼看得到头,尤其是山中的夜,那样静,黑暗像要把人吞噬一般,人是举着灯的游魂,躲在光里,像死亡蹲守在周围,一天□□自己走过来。

卿云陪老太妃做晚课,见她也卸去了妆容头面,佛殿特别高,一点灯像海中一豆,她在这样的灯下,皱纹白发都一览无余,清瘦得几乎有点佝偻,看起来也不过是个寻常的老太太罢了,卿云心中怜悯,所以更加对老太妃好,老太妃也是七巧玲珑心,哪有不懂的,颂完经,见卿云又亲自泡了茶来,茶暖得刚刚好,点心也是精心挑过的,感慨道:“好孩子,难为你费心。”

“娘娘说哪里的话,这样客气。”卿云笑道。

人人都羡慕卿云,能在夫人和老太君里畅行无阻,人人喜爱,想学都学不来。

其实世上最正的路就是这样,没有捷径,只有身体力行去做。

要不是卿云一点不势利,日复一日去陪崔老太君说话,真心对她好,哪有崔老太君的认可。

崔老太君是如此,娄老太君是如此,老太妃自然也是如此。

如果说之前她对卿云还是看别人家孩子,住过寺里之后,待卿云就更不同了。

再七窍玲珑心,再人精,人心总是肉长的,这样洗去铅华的朝夕相处,她看待卿云,简直有点自家孩子一般了。

住了两天,老太妃对卿云反而平实多了,不再处处夸奖,只是干什么都带着她,山中人少,也不必那么讲礼数了,不像在山下,再亲热总有限。

寺中三餐都简单,也都是素食,老太妃本来是一人坐着,嬷嬷们伺候,索性叫卿云来一起吃饭,席间说着些家长里短,问卿云小时候在江南的见闻,老太妃也时不时讲一些她年轻时的事。有次说到宫闱,说道:“我进宫时,还没到卿云的年纪呢,才十五岁,我娘哭得不成样子了,我倒还平常,连嬷嬷们见了,都说这孩子只怕心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