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人皇带你们奔小康

所有的东西没有一个假的,都是真金白银、实打实交到老百姓手里,或者让老百姓切身可以看到、摸到的。

那还在等什么,投身从军,报效大楚,效忠人皇啊!

将来建功文武之位,可是能举霞飞升、位列仙班的。

南昌府衙门外的招兵处短短两日就被挤得水泄不通,粗略一算,起码有上万汉子来报名,城里那些个青皮无赖更是浪子回头,全来了。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生逢此时得遇楚王这般明主,可谓我南昌六十万百姓之福分!”

魏禀坤作为大楚眼下头号笔杆子,抬手就写了一纸求贤告示贴满全城,号召鼓励全城有志之士前来投效。

先有漕马汉子彭诚带着本庄族亲十几人来投,这彭诚曾在长江漕运给人压船护卫,或行于驿馆都亭替人送信押车,论武力,不在周柏之下,骆永胜大喜,授其裨将之职。

又有魏禀坤说动原好友褚季出仕大楚,被骆永胜委任为南昌府同知,与成文一道署理南昌府务。

多年与侯家关系莫逆的讼棍任修贤也不再躲藏,大着胆子登上大楚政权的战车,被骆永胜放在了政务阁,司职判院差事,尽心于制定大楚律法。

一时之间,骆永胜麾下文武皆备,加上民心景从,踊跃报军,竟有了三分兵强马壮的感觉。

“今我主之实力,虽暂只有南昌一府之地,但根基已比那王钧之流坚实百倍不止,文武英才也不比玄德公起于新野要差,又有远伪宋之君百倍千倍不止的大义,王业必兴。”

魏禀坤也是膨胀的很,当即就劝骆永胜兵南下,攻取筠、袁、吉、赣等州,美其名曰使彼地百姓早归王化,步入小康。

小康这个词还真不是后世才有,最早出自东周时期的《礼记》,是正儿八经古人时期就憧憬过的一种生活状态。

大同、小康。

先民还是很有雄心壮志的,将大同定为最高理想,而小康仅为短期目标。

前者的追求大家基本都理解,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究一个无私无我,谁能带领大家伙一起变好就让谁来执神器。

后者则是希望百姓不仅能够衣食具足,还要建设思想精神文明,具备礼、信、义、仁。

《礼记》中关于大同小康思想高度的阐述,深深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展史,即使到了后世依然存在着其留下的文明烙印。

这是华夏民族骨子里的追求,是抹不掉的。

魏禀坤急着给江南路其他州府的百姓带去小康生活,可骆永胜暂时没这个精力。

他把新军交给侯秉忠来操练,又给骆永捷留了一部人马来配合成武同兴国军周转,自己则把重心再次移出南昌。

打退了宁海军,可宣德军也到了啊。

笼罩在南昌头上的战争阴云,可还没完全的散去。

不击退朝廷先手调遣的三路兵马,什么大同小康,离着实在是太远。

“王上,咱们还去泾口阻击吗?”

“不去了。”骆永胜摇头“咱们这次,去分宁。”

分宁?

“那伙俘虏,可以利用一番。”

喜欢楚书,太祖皇帝本纪请大家收藏楚书,太祖皇帝本纪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