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章 月黑风高夜

“没办法啊,那个时候整个车队啥都没有,小孩子们平常实在玩闹的很,索性就从基础的东西教他们,像是捕猎啊,近战格斗啊,兵械对战啊。”王书航说着说着,眼角仿佛闪过了泪花,很显然有沉浸在了那个回忆当中。

“未来孩子玩的就挺硬核的,挺好的,那你后面也没有碰到过枪支之类的吗。”郑启吐槽了一句,又接着问道。

“有,怎么可能碰不到,但是这就涉及到我要说的另一点了。我是可以制作出枪械,但是只有其型而无其实,就是没法用,而且我没办法制作出子弹来。我的能力是根据我的记忆来将已有的材料塑性,而不是直接从记忆中拉出来,那种能力太bug了,不过我好像记得有位女性可以做到这样的事情。”

“已有的材料塑性?不行还是太模糊了,要不你演示一下吧。”郑启晃了晃脑袋,但是只听到了水声。听着王书航的解释,不禁觉得过于模糊,还是要实地的看一看才能清楚的明白。

看着郑启一脸渴求的眼神,王书航没办法,伸出了右手,放在了旁边椅子上,渐渐的点点光芒出现,随后汇聚起来,柔和的光芒覆盖了整把椅子,而椅子的形态也在逐渐改变中,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空中像捏橡皮泥一样捏动着椅子。

大约过了十秒左右,椅子变成了数根一模一样的木棍,看起来和上午同学们使用的木棍很像。

“原来是这样啊,那那个铁丝网就是这么做出来的?”郑启摸索着下巴,几天功夫胡子已经长出来不少了,看样过两天得找个刮胡刀剃一下。

“那个铁丝网用了不少的金属资源才做出来,不过还好没让我失望,在数千只的丧尸冲击下居然撑住了。赶明就给它融了换成武器。”

“再找点别的金属不就行了,何必毁掉那个铁丝网啊,那个东西没准还能在别的地方挥用处。”

郑启想要阻拦一下,铁丝网在今天的防守战中挥了强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铁丝网的话,除非人人都能像郑启一样强大,否则,今天肯定会有很大的伤亡。

“我也不想,但是现在我们更缺少合适的武器,这只是一点,另一点就是我记忆能改变的物质的总数是有限的,至少目前我能做出那样的铁丝网就已经是极限了。现在学校的丧尸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学校其他的地方也基本都有围墙或者铁栅栏,用不着铁丝网,这个东西对人类又没什么作用,索性干脆变成其他东西算了。”

王书航说着拿起了那几根木棍,很快一阵光芒闪过,几根木棍又重新变成了那把椅子。

“那你这个能力局限性还挺大的啊。我还以为和玄幻小说一样,啥都能从记忆里面拿出来,不过其实还挺实用的,而且我们现在正好能用得上。”郑启看着眼前的椅子,又看了看王书航,嘿嘿嘿的笑了起来。随后就拿出了自己的撬棍。

“书航,来来来,给我的物理学圣剑打个蜡。”

王书航起先是拒绝的,但是实在是架不住对方说的太好听了,什么人类文明的救世主,联合国未来的和平大使,世界第一大帅哥。一向脸皮颇厚的王书航也扛不住别人这样的赞赏。

最终郑启手里出现了一根闪闪亮,宛如全新一样的撬棍。

“这有能力还真是不错啊。书航,我也能有这样的法则之力吗?”郑启收好撬棍,面带期待的问着王书航,谁心中没有一个级英雄梦啊,单纯的身体强化那最多只是级兵,有着不一样的技能的才能叫英雄。

“应该是可以的,不过现在你们是没戏的,能力的出现应该是身体素质强化到极限之后,多余的红雾在体内抗性的带动下触动了宇宙的法则。每个人天生适配的法则之力都是不尽相同的。”

“就像老大,在未来他有着,有着,不对关于这方面的记忆我怎么没有了,不应该啊,绝大部分的能力者的能力我都应该记住了啊。”

王书航有些懊恼,毕竟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情报,要是在未来的战斗中提前知道对面的能力,那很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书航,没事的,多大点事啊,你毕竟都重生了,或许是在重生的时候丢失掉的吧。这就叫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必太在意这些。”

不过王书航确实很懊恼的样子,可能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也都忘记了吧,明明自己本来知道所有的未来,但是现在却只剩下一知半解,这种折磨,或许比什么都不知道还要痛苦。

“算了,闲聊结束,现在该说说正事了。”没过多久王书航就摆脱了刚才的模样,重新振作了起来。

郑启在旁边倒是深以为然,要是没有一刻强大的心脏,怕不是在这末日里头举步维艰。

“我不喜欢隔夜仇,我相信你也是这样的。我们的人受伤了,不论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没法这么算了。”

“我猜到了,那么多的同学都被打伤了,宋顺甚至还被打穿了腹部,要不是我们现在也算强化了身体,怕是在末日之前这种伤不去医院是必死无疑。”郑启摩挲这手里的撬棍,用了这么多天,敲过了几百只丧尸的脑袋,或许今天它会尝到一点不一样的。

“我不想等了,而且我们也没有时间等待,一旦到了明天太阳升起来了,我们很有可能要面对一支未知武装的攻击,到时候难免会有人受伤,我们现在缺乏的东西太多了,缺少足够的武器,与其等到明天,不如趁着现在,做掉他们。”

王书航说完这句,眼睛透过镜片闪过一丝狠厉。在未来王书航早已是杀人如麻,几个小混混而已,以为自己只是招惹到了几个学生,殊不知真正的大难就要临头了。